弘治甲子年春天二月的丙午日,我出京巡察海北。路经新会县。新会县的官员们拜见之后,予召见知县罗侨,对他说:“厓山之事让人千古痛心悲愤。我要置备香烛去祭拜凭吊,请你陪我一同前往。”于是就准备了祭品,租用了熟悉航海的民船前往。 晚上二更天,乘着潮汐驶出港口,风平浪静。天不亮时抵达厓门岸边。打开舷窗,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厓门①吊古记 [明]方良永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厓山之事,千古痛愤。办香敬吊,行与子偕。”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28.简答题(10分) (1)“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
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公元1488年继位,在位十八年,1505年病逝,甲子年是1504年。弘治十七年(1504)
弘治甲子春,乃盛世之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举国上下,共庆佳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度佳节。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实为我国历史上之佳话。 译文: 在明代弘治年号开始之际的甲子年春天,天地之间充满了湿润之气,万物焕然一新。二月的中旬,阳光温暖和煦,微风轻拂脸庞,草木吐露芬芳,鸟儿歌唱,花香弥漫。在这个...
原文: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县有厓门[注]遗迹,予偕知县罗侨吊焉。夜二鼓,乘汐
泽门①等古记[明]方长示弘治甲子春二月两午,予出北,取道新会县。县官属词既,子迁如县罗,话之曰:“反山之事,“古。办香,行与子俭。”乃姓矣,民并习海行者以行。夜二,乘汐出港口,风持波子。天未明并。启灵前,东门岳,景色未。苍岸,老于通左。少顷至闷下,达明殿奇,考其管建频末。中祀之天州,...
作者:苏葵诗名:弘治甲子夏六月巡新繁道由田塍睹禾稼有感二首 其一朝代:明全文:千亩香风散稻花,只输租赋更无他。任教金勒纤离好,不似藤蓑觳觫嘉。学稼者曾闻圣道,明农人岂外官家。少年也有犁锄趣,况复如今两鬓华。
这篇作品是作者在弘治甲子年春天,被贬谪到楸城后,登上南楼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叹和对命运的释怀。诗人用贾谊和柳宗元的典故,来安慰自己,不必为被贬谪而悲伤。诗中“底处江山非我有,古今人世本来浮”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命运的释怀。全诗语言开阔,意境高远,反映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甲子梦中 弘治十七年》的作者韩邦奇(1479年-1556年),字汝节,号苑洛,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朝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人。他是明代的著名学者和音乐家,一生好学不倦,对于经子史及天文、地理、乐律、术数、兵法之书都有深入的研究。韩邦奇的诗文作品,如《满江红·广武道中》,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