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鹽腔出現於成化及弘治年間考辨 明成化二年進士、弘治初年任浙江右參政的陸容著有《菽園雜記》,其卷十有曰:『嘉興之海鹽、紹興之餘姚、寧波之慈溪、台州之黃岩、溫州之永嘉,皆有習為倡優者,名曰戲文子弟,雖良家子不恥為之。其扮演傳奇,無一事無婦人,無一事不哭,令人聞之,易生淒慘,此蓋南宋亡國之音...
從永樂朝到弘治年間,主導明代建文朝歴史記憶形塑的力量・逐漸由官方的一元建構轉為官書與民間記憶之間的互動。在此過程中,政府的宽赦与弛禁是導致這種變遷的重要因素。而官方在哪些層面予以解禁・哪些層面仍有所限制,也影響了往後書寫・評價靖難歷史的傾向。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赦免丶弛禁的對象和程度・其實都是...
也因此,人們所理解的「革除」其範疇除年號之外,往往也包括建文年間的各項治績建樹。 引自 第一章由暗化明:靖難後至弘治年間(1402-1505)
此一敘述的基調於永樂朝初步奠定之後又屢經調整並在維持朱棣一系政權合法性的需求下,由宣德年間所編纂的《明太宗實錄》予以總結。 引自 第一章由暗化明:靖難後至弘治年間(1402-1505)
引自 第一章由暗化明:靖難後至弘治年間(1402-1505)
然而隨時間流逝,人們對建文朝和靖難戰爭的歴史記憶,卻走向與其預期截然不同的方向・而較接近過去史實丶較同情且正面評價建文君臣・這正反映了集體記憶的延續性,也顯示政治力在試固介入時確實會面臨各種阻力 引自 第一章由暗化明:靖難後至弘治年間(1402-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