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苦修23年,最终弘一法师成为律宗第11世祖,与虚云、太虚、印光大师并称为“民国四大高僧”。1942年,弘一法师预感大限将至,面对死亡他十分平静,断绝了一切“外缘”,不再进食,不再服药,写下了遗嘱和最后的墨宝——“悲欣交集”。圆寂第七日,火化仪式按弘一法师生前所愿,遗体仅以短裤遮蔽,一切从简。一个小...
其中,引人关注的是弘一法师的绝笔《悲欣交集》,尺寸为23×23cm ,为上海圆明讲堂藏。据相关文献记载,1942年10月2日下午,弘一法师身体开始发烧。10月7日弘一法师唤妙莲法师抵卧室写遗嘱。其后,在临终前,他写了“悲欣交集”交妙莲法师。这著名的四个字,字体朴拙,心情恬淡,或悲或喜,都付空寂。弘一法师出...
在10月7日,弘一法师在自己弥留之际,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绝笔, “悲欣交集”四个字,并将其亲手交给了负责自己后事的妙莲法师。在写下这四个字的时候,弘一法师已经在弥留之际,几乎意识不清,这四个字也写得七歪八扭。当年乾隆临终前两天,也曾写下过自己的临终绝笔,同样是字迹歪扭不成形,乾隆的被评价根本...
林语堂说:“弘一法师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前半生,他是世家公子,享尽人间繁华;后半生,他却遁入空门,常伴青灯古佛。命运把他推上巅峰,又将他抛于谷底,让他得到人人艳羡的一切,又让他失去所有。在这样的大起大落中,他渐渐领悟到:人这一...
一、悲欣交集的内涵解析 “悲欣交集”这四个字,是弘一法师临终前对生命的总结与感悟。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深邃的情感。悲的深邃 “悲”在弘一法师的语境中,并非世俗意义上的悲痛或哀伤,而是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对众生苦难深刻洞察与悲悯之心。这种悲,源于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是对众生...
1942年10月13日晚,弘一大师圆寂,右肋而卧,神态甚是安详,只留下三日前写下的“悲欣交集”四字。李叔同是我们时代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独立的一个人。——林语堂 三十九岁,才冠四海、名满天下的李叔同在虎跑寺出家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一个风流...
他让妙莲和尚拿来笔墨纸砚,认真地这下了几个字:“悲欣交集见观经”。这几个字前面四个比较大,后面三个就像落款大小,也就特别显眼。“悲欣交集”四字,笔枯墨尽,透着悲戚,透着苍茫,也诠释了弘一法师前半生的悲戚。想当年弘一法师初来人间,他身处繁华之处,富贵之家。何等的养尊处优,何等的夸荣争耀...
弘一法师临终绝笔: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在晚清时期示寂,他的绝笔诗中写道:“悲欣交集。”这四个字蕴含了深深的情感,既有悲凉也有欣慰。此外,弘一法师在临终时还写给好友夏丏尊和学生刘质平一首谒语诗,诗名不详,原文如下: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弘一法师写的“悲欣交集”四个字,技法上用了起、承、转、合的技巧,在生命体悟上,刚巧妙地融合了人生的下沉、上升、分开、和合的状态和境界。细品“悲欣交集”四个字,人生百味尽在里面,人生,就是一个悲欣交集的过程。赵朴初曾评说弘一道:“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
弘一法师去世前嘱托弟子在棺材四角放置水碗,留下“悲欣交集”四字后安然离世 1942年深夜,62岁的弘一法师意识到生命即将结束,便嘱咐弟子准备装龛时,一定要在四个角落放上碗,再注满水。不久,他平静地离世,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大字。弟子开始很是不理解,直到最后才知师父的厉害之处。李叔同一生中曾使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