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赫兹实验的原理和结论。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原理:加速电子与处于基态的汞原子发生碰撞非弹性碰撞,使汞原子吸收电子转移的4.9eV的能量跃迁到第一激发态。处第一激发态的汞原子返回基态时,发射2500埃的紫外光。 结论:证明汞原子能量是量子化的,即证明玻尔理论是正确的。
弗兰克-赫兹实验是研究汞原子能量是否具有量子化特点的重要实验。实验原理如图甲所示,灯丝K发射出初速度不计的电子,K与栅极G间的电场使电子加速,G、A间加有电压为0.5V的反向电场,使电子减速,电流表的示数大小间接反映了单位时间内能到达A极电子的多少。在原来真空的容器中充稀薄汞蒸气后,发现K、G间电压U每升高4.9...
弗兰克赫兹实验原理:原子只能处于一些不连续的能量状态E1、E2,处在这些状态的原子是稳定的,称为定态。原子的能量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发生改变,只能是使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 弗兰克赫兹实验证明原子内部结构存在分立的定态能级。这个事实直接证明了汞原子具有玻尔所设想的那种“完全确定的、互相分立的能量状态”...
弗兰克-赫兹实验实验原理弗兰克-赫兹实验于1914年由詹姆斯·弗兰克和古斯塔夫·赫兹进行,目的是验证尼尔斯·玻尔的量子理论模型。该实验表明,电子的能量是分立的,并且只能通过吸收或释放离散的能量量子(光子)才能改变。实验涉及用一束电子轰击汞蒸气原子。电子的动能可
实验的原理是利用了电离辐射的特性,通过研究电子的运动规律,进一步验证了光的量子性质。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弗兰克赫兹实验的原理。 首先,实验装置是由一个真空室、一个阴极射线管和一个收集电子的电子倍增管组成。在真空室中,通过加热阴极,释放出高速电子,这些电子经过加速后,射到气体原子上,产生电离现象。电子被...
该实验由德国物理学家弗兰克和赫兹于1914年首次进行。该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力的特性,探测气体分子中原子的能级结构。 实验装置由一个密封的玻璃管和两个电极组成。玻璃管内填入一定压力下的气体,两个电极分别位于玻璃管内部两端。当加上足够大的电压时,电场会使得气体分子中的原子被激发,从低...
弗兰克赫兹实验原理弗兰克赫兹实验原理 弗兰克-赫兹实验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弗兰克和赫兹于1914年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旨在研究气体中的原子能级和电子束的能量损失。该实验通过在真空管中加入气体,并在管内施加电压,观察电子束在不同电压下的能量损失情况,从而揭示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和量子力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实验中,弗兰克-...
弗兰克赫兹实验原理 弗兰克-赫兹实验是一种实验证明了原子存在能级结构的方法。实验装置是由一个玻璃管组成,管中充满了一定压强的稀有气体,例如氖或汞。管内有两个金属电极,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一个电极通过电源提供连续可调的电压,而另一个电极则与一个电流计连接。 在实验中,当电场强度较小时,电子在气体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