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初四年(公元79年),汉章帝“会诸儒讲论五经” ,讨论成果由班固等人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并通行全国,书中规定了合格大臣的标准是“善称君,过称己 ” ,合格儿子的标准是“父子一体而分,无相离之法” 。 汉章帝此举意在() A.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B.推行官方意识形态 C.提高公民道德水平 D.变革选人用人...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朝廷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由各家儒生讨论形成共识后,再由章帝亲自裁决,会后班固将会议内容编订为《白虎通义》刊布于世。据此可知,这次会议A. 推动学术的自由发展 B. 强化了思想大一统 C. 带来思想活跃的局面 D. 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相关知识点: ...
建初四年是一个好年份,后汉在前期就拥有了一套比较稳定的治理结构。这一年越是好,就越能衬托出多年以后的混乱不堪。 引自 四、汉章帝之志
在这座苦难的古城中,古老建筑和姿态各异的尸体都保存完好,如今这里已成为意大利著名旅游胜地,被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受到保护。公元79年是我国东汉汉章帝刘炟建初四年,那年8月24日中午到深夜,庞贝城被火山灰连续覆盖了18个小时,彻底湮没,也就是说我们到此两周后就是这座城市1940周年的忌日。一座城市的灭亡,...
1975年,《西凉建初四年秀才对策文》在哈拉和卓91号墓出土。[1]《对策文》保存了察举制度下秀才策试程序、内容和时间等重要信息,成为目前所见最早的关于察举制度的实物资料。文书一经公布,即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研究也获得很大进展。 目前的研究主要揭示了《对策文》的两大特征。第一,《对策文》所涉三位秀才(...
结果1 题目汉章帝建初四年召开经学会议,讨论结果经班固编成( ),公元175年,在蔡邕的建议下将之镌刻于太学门外,史称“熹平石经”。 A.《白虎通义》B.《五经正义》C.《十三经注释》D.《汉书》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暂无解析 反馈 收藏 ...
简介:《白虎通德论》是一本书,东汉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开白虎观会议,由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陈述见解,“讲议五经异同”,意图弥合今、古文经学异同。汉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会议的成果由班固写成《白虎通义》一书,简称《白虎通》。
随着经学的发展,太学中的各家各派争立博士。 建初四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综合各家学说,编订统一教材《白虎通义 》 ,以避免经师衍生发挥产生争论。 《白虎通义》的编订( ) A.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制度化 B.巩固了政治大一统局面 C.结束了诸子百家平等竞争的局面 D.有利于太学生科举应试 相关知识点:...
建初四年(79年),汉章帝的小梁贵人生下皇子刘肇,当时的窦皇后收养了这个皇子,梁贵人娘家私相庆贺,认为梁氏家族的好运要来了。 梁氏家族私相庆贺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窦皇后和窦氏家族那里,但是,窦皇后和窦...
简介:《白虎通德论》是一本书,东汉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开白虎观会议,由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陈述见解,“讲议五经异同”,意图弥合今、古文经学异同。汉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会议的成果由班固写成《白虎通义》一书,简称《白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