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大社会学实地考察的学风影响下,廖泰初攻读硕士期间曾前往河北定县、无极、望都和山东汶上县进行调研。通过田野调查,廖泰初对农村教育步履维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寻求改进我国教育的具体措施,完并成题为《定县的实验——一个历史发展的研究...
廖泰初,祖籍广东高要,1910年出生,曾就读于燕京大学教育学系,其本科论文是一项有关当时北京中学性教育的调查研究[1],1935年获燕京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硕士学位,毕业之后便留校任教,并先后在河北、山东等地展开相关的“原野”(field,廖泰初用语)调查。[...
统而言之,廖泰初围绕当时在国内引人注目的定县实验开展研究,从研究的动机和选题来看,他兼顾了时代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从研究的立场而言,他坚守着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标准,为确保这种客观性的实现而采用了四种不同的方法,囊括了关涉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实验的各方面材料,既有历史资料的分析和批评资料的剖析,...
这部书的名字叫《动变中的中国农村教育――山东省汶上县教育研究》,薄薄的一个小册子,序言、正文、写后记加在一起也只有八十九页,作者名叫廖泰初。说起廖泰初,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是他的几个同学都是赫赫有名的角色,林耀华、费孝通、李有义、李安宅等著名人类学家都是廖泰初的同学,他们都曾一起受教于燕京大学...
廖泰初丨服务员 20-06-4 09:23 来自iPhone客户端 儿子发烧,听说要打针,一路上不停地哭闹,哄了很久也不见好转…到了诊所,我生气地正想揍他,儿子却突然停止了哭闹,很听话地配合医生打完针。回到家,我笑着表扬他:刚才你很棒!咋突然变得恁听话?儿子在沙发上边揉屁股边赌气说:前面一个小丫头片子都说不怕,我一...
农村教育:中西文化间的博弈——民国廖泰初《动变中的中国农村教育》评介 民国廖泰初所著《动变中的中国农村教育》一书堪称一部中国教育人类学的经典。书中展现了近代中国农村教育中私塾与洋学的冲突,从教育、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冲... 林傲耸 - 《教育学术月刊》 被引量: 0发表: 2015年 民国时期教...
燕大文史资料(3)[许地山:燕京大学校址考。洪煨莲:蔚秀园小史。冰心:当教师的快乐。陈观胜:哈佛燕京学社与燕京大学之关系。王钟翰:哈佛燕京学社与引得编纂处。卢祺新 葛鲁甫:燕京新闻系。廖泰初:燕大教育系的来龙去脉。陈意:回忆燕京大学家政系。胡冬生:体育系体育馆。 举报 作者: 编委会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
廖泰初参与的研究,不仅是丰富了燕京大学的教育科学研究,更是在当时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奠定了“燕京学派”的基础。廖泰初作为重要学者,不仅推动了燕京大学的学术发展,他更是教育与社会相结合的典范,倡导通…
对定县实验的研究,廖泰初还有一个重要的初衷,即针对当时“到民间去”的人越来越多,乡村建设运动形成高潮的热闹情形,想以一种冷静的方式来审视整个运动,以便为即将参与这项事业的人提供一种理论和事实的准备。为此,他提出测量乡村建设运动的“六把标尺”。
时任燕大教育系主任的廖泰初,是联结教育学和社会学的典范。他不仅借鉴社区研究的方法,对中国的乡村社区和基层教育进行深入研究,而且以创设实验区等方式将田野调查的方法纳入到教育系的培养和训练中,塑造燕大教育研究的独特面貌。本次讲座将以廖泰初先生的经历和研究为核心,探索其他以田野调查方法形塑燕大教育研究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