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之恶”英文为The Banality of Evil,是一个哲学术语,是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价值判断权利放弃的恶。概念 平庸之恶的概念,是由犹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来的。1961年4月11日,以色列政府对艾希曼的审判在耶路撒冷进行...
阿伦特出生于一个世俗犹太家庭,于1930年代逃离纳粹德国,最终定居在纽约,在那里她报道了对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的审判。 在她为《纽约客》撰写的报道中,以及后来在 1963 年出版的著作《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平庸之恶的报告》中,阿伦特表达了她对艾希曼的不安——但原因可能出...
而绝大部分人也会在某些情况下成为“平庸之恶”的代表,所以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这种风险的存在。阿伦特认为,平庸之恶和极端之恶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概念,而是相互补充的。她用“极端之恶”来形容那些天生恶毒、具有自我意识的纳粹高层,用“平庸之恶”来形容那些无能加恶毒的下层中间管理人员。这样的划分并不是为了把...
横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当年的德国纳粹制造了“平庸之恶”,但艾希曼之流最终受到了审判;图林死于公众的不容忍,但那时“庸众的迫害”还披着法律的外衣(无论当时的法律是好是坏);而如今,“庸众的迫害”找到了更直接的方式,他们依附于新的载体,更加隐秘、更加强大、更加不可控,随心所欲地贬低和羞辱他人,让受害者防...
这些都是典型的平庸之恶。 本以为,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庸之恶可以减少甚至消失,可是时间到了21世纪,却发现身边处处皆是平庸之恶。 一、平庸之恶的表现。 1、庸众之恶。 这种人动不动就要灭掉小日本,打倒美帝国主义,一言不合,就上街去砸日本车,抵制日货。殊不知,砸的都是中国产的车,抵制...
“平庸之恶”英文为Evil of banality,作为哲学术语,是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判断权利放弃的恶。平庸之恶的概念,是由犹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来的。1961年4月11日,以色列政府对艾希曼的审判在耶路撒冷进行,审判一直持续到5月31...
平庸之恶是法国哲学家埃米尔·库尔特的概念,意指不是因为邪恶而犯罪,而是因为平庸而犯罪。简言之,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小行为,惯性而无所谓的态度,却会导致恶劣的后果。例如:大众的漠视、利己主义的思想、缺乏责任感、无为而治的状态等。这些行为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对社会造成危害,同时也体现着社会...
“平庸之恶”还包括行政不作为与司法不作为,分别指行政机关在面对公共和国家利益受损时故意不履行或拖延履行,直接侵害了政府公信力及社会公共利益。司法机关在应当积极履职时选择回避或执行不力,导致法律和司法功能失效,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并破坏了法治的严肃性、统一性。遏制“平庸之恶...
“平庸之恶”英文为The Banality of Evil,是一个哲学术语,是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价值判断权利放弃的恶。平庸之恶的具体表现是"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价值判断权利放弃",所谓的"恶"则是这种无条件服从下的"后果是恶劣的"...
独立思考是对抗平庸之恶的第一步,但仅有思想的觉醒还不够,意志的坚定同样至关重要。在哲学史上,尼采以“超人”哲学为代表,强调意志的力量。他认为,强者应当有自己的价值观,并以此为准则行动,而不被社会的道德框架所束缚。意志力在对抗平庸之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当面对外界压力和诱惑时,许多人往往选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