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自有妙计,他迅速派遣麾下的顶尖战将常遇春再度出征。常遇春,真乃一代豪杰,他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巧妙布局,引诱康茂才深入。康茂才终究没能抵挡住诱惑,带着军队出了城,没想到正中常遇春的下怀,预先安排好的伏兵让康茂才的军队惨败而归。战事失利后,康茂才迅速行动,带着剩下的士兵撤退,一路奔向了江苏常州的...
康茂才,字季兴,生于元朝末年,早年在南昌学习兵法和经学。明朝建立后,他投身于抗元斗争,并成为了陈友谅的部下。在陈友谅的麾下,康茂才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将领。他随陈友谅北伐,在多个战役中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战斗能力。后来,陈友谅被朱元璋消灭,康茂才也投降了朱元璋,并成为了明朝的一位高级将领。...
话,说得很诚恳,但朱元璋的部下们却大都对这个屡战不降的康茂才很是咬牙切齿,想要将其除之而后快。老实说,朱元璋对康茂才也很记恨,他也恨不得把康茂才按在地上一顿锤,但朱元璋知道,康茂才对他来说不止一个投诚的武将那么简单,此人留有大用。出于这个想法,朱元璋接纳了康茂才,并且仍旧让其统领军队。所谓的...
朱元璋有招儿,立马让他手底下的厉害武将常遇春又去征讨。这常遇春真不愧是当时的名将,没硬来,使了个诱敌深入的招儿去引康茂才。康茂才没禁住诱惑,带着兵出城打仗,没想到常遇春早设好了埋伏,把康茂才的军队打得稀里哗啦。大军被打得稀里哗啦,康茂才撒腿就跑,把残兵败将收拢了一下,跑到了江苏常州的天宁。哪...
人物简介:康茂才(1313年-1370年8月24日),字寿卿,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明朝开国名将。康茂才早年聚兵保乡里,被元朝封为淮西宣慰使、都元帅,后率部投降朱元璋,授秦淮翼水军元帅,镇守龙湾,又任都水营田使,率军屯田。后随平陈友谅、张士诚,累功至大都督府同知兼太子右率府使。他在明朝建立后,随徐达北伐,留守陕...
康茂才,这个绝非普通的"老康",是一位能说会道、智计百出的元朝高级将领。他不仅有过硬的军事素养,还有一手绝妙的忽悠功夫。朱元璋看中的就是他这股子机智劲儿:咱们要设个圈套,把陈友谅骗进来!陈友谅,一个从渔民到军事领袖的牛人,野心勃勃,恨不得一口气吃掉朱元璋的江山。他的水师那叫一个威风,战船高达...
康茂才在组织兵马保卫元朝后,因颇有些军功,不久就被元朝任命为淮西宣慰使、都元帅。1355年,刚刚起兵的朱元璋计划渡过长江,先打采石、再占太平、而后拿下南京作为自己的根据地。朱元璋渡江的第一目标是采石,而当时为元朝驻守采石的,正是康茂才。朱元璋在渡江之时,已经收服了巢湖水师,像廖永忠、俞通海、张德胜等...
在龙湾之战前,陈友谅凭借着雄厚的军队和强大的水师力量,一度成为南京的威胁。康茂才曾是陈友谅的部将,但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投降朱元璋,成为南京守城的关键人物。这一决策为南京的保卫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大明王朝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康茂才的谋略巧妙地利用了他与陈友谅的关系。通过“诈降”之计,康茂才成功吸引...
康茂才曾是陈友谅麾下的大将,后来投奔朱元璋。然而,在朱元璋的指示下,他与陈友谅保持了秘密联系,成为一名双面间谍。康茂才的高尚品德和坚定立场使得朱元璋对他信任有加。在紧急关头,康茂才建议采取伏击计,设法智取陈友谅。他的第一步是写信给陈友谅,假意投降,诱使陈友谅轻信前进。这封信通过特使送至陈友谅手中,信中...
陈友谅于是赏了老阍一桌子席面,让老阍吃饱喝足回去通知康茂才。 老阍回来后,朱元璋派人连夜将木桥换成石桥,不得不说,当时的“工兵”很给力啊。 当天夜里,陈友谅的大船兵分三路缓缓通过龙湾,来到一座小桥边,陈友谅没看到木桥,只看到一座石桥,心中非常惶恐,他连喊几声“老康”,无人答应。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连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