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秩序格局是新公共管理嵌入行政吸纳社会的结果。 在慈善生态系统中,中国政府一方面强化行政吸纳社会的“限制”策略,另一方面借鉴新公共管理完善“利用”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对慈善组织的“分层控制”策略,进一步拓展了行政吸纳社会的理论内涵与现实实践。 ▲本文经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文1....
为了消除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有的研究者在“进口”的术语前加修饰词,如“国家领导的公民社会”[39];康晓光等则另辟蹊径,提出“行政吸纳社会”理论;近年来,胡鞍钢、王绍光等又提出了全新的“人民社会”理论[40, 41]。 改革开放以来...
利用新公共管理的技术手段,借助社会企业这个“抓手”,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控得到了商业力量的(无意的)支持,行政吸纳社会也因此更加完善更加有效了。 主流公益模式批判 何为公益?公益何为? 公益是利他的事业。何谓“他”?“他”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个人,“他”是与我相对的一切,我之外的一切。“他”可以是个人、群...
金耀基指出:“‘行政吸纳政治’是指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把社会中精英或精英集团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吸收进行政决策结构,因而获致某一层次的‘精英整合’,此一过程,赋予了统治权力以合法性,从而,一个松弛的、但整合的政治社会得以建立起来。”[6] “要掌握香港政府的政治艺术和本质,‘共治’是一个锁钥性的...
具体说来就是,承续儒家道统,建立儒家宪政,把中国政府的正当性建立在对中华五千年道统的继承和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吸纳之上。在宪政结构下,宪法原则采用儒家义理,建立强有力的宪法审查制度,在此前提下,儒家可以吸收多党制、竞争性的普选制度、权力分立、有限政府等理念和制度,进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民主要素的引进,...
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国家与社会关系” 、“儒家宪政”、“非政府组织”。 代表作为《邓小平时代》、《君子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儒家宪政论纲》、《仁政》、《行政吸纳社会》、《起诉》等。 论文发表于《战略与管理》、《社会学研究》、《中国软科学》、《二十一世纪》、《中国社...
“以行政吸纳政治”,标题本身就预设了“行政”和“政治”之间的绝然对峙。通过对“行政”之前景的黯淡描绘,先生事实上把我们的眼光引导向广阔的“政治”世界。先生对那在计划中将被“吸纳”的政治不置一词,但先生毋宁说激发了读者去不断问询:那要被“吸纳”的“政治”究竟是什么呢?先生的文章表现出强烈的国家权威...
《起诉——为了李思怡的悲剧不再重演》,明报出版社,2005年1月,香港 3、康晓光,《中国归来》,世界科技出版社,2008年4月 4、康晓光、韩恒等,《行政吸纳社会——当代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八方文化创作室,2010年5月 5、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
第一种方式不需论述,先看第二种方式——行政决策咨询机制。这种机制又叫“行政吸纳政治”,也就是说,将政治问题行政化。“政治行政化的两大法宝是‘决策咨询’和‘精英吸纳’。‘决策咨询’是指政府广泛使用咨询方式,以使决策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而‘精英吸纳’是指把社会上的各类精英分子直接纳入行政系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