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大暑。当日北京最高气温达38度,太阳恣肆地炙烤着每一个奔波忙碌的行人。中午一点钟,《公益时报》记者如约赶至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的文化大厦,专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 7月29日,他将发布《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这是连续第九年。 眼前的康晓光似乎比之前在各类会议、论坛...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年4月—2008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2007年4月—2016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PO研究所 2016年7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 2008年月12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 2009年7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1994年9月—1995...
1.《专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热闹的公益不等于好公益》2019年7月29日 2.《专访康晓光:保持清醒,坚守底线,做真正有价值的事》2021年11月8日 3、《中国的慈善蓝海》2021年10月1日 1、最近这十年(2009-2019)的发展,无论从总...
康晓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 韩恒,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摘要 本文对当前中国大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考察国家对多种社会组织的实际控制,提出了“分类控制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与社会关系”、“非营利组织”、“政治发展与政治文化”。已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 除学术研究之外,为非营利组织实践领域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咨询;担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
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 被引频次 527 成果数 13 H指数 7 G指数 0领域: 社会学 期刊 61.5% 会议 0% 专著 38.5% 其它 0% 总计 13篇 2013年成果数4 2021年被引量60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公益研究机构的职责与使命 2017 - 康晓光 - 《中国社会组织》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
本期采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他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长期关注和研究非营利组织和第三部门,1999年出版《第三部门研究丛书》,编了十年的《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他认为,公益界要有自己的脑袋,有自己的思考。放到百年尺度来看,公益事业总体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乐观的。尽管...
这段时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持续关注着事件的进展。在他看来,过于看重筹款手段而偏离公益目的,并以此作为组织成功的标准,其实质问题是公益组织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在他看来,此次事件的恶劣程度,其实远不如2020年的吴花燕事件。同样是9958项目,通过拖延支付受益人的救命款...
康晓光,男,汉族,1963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8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获数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生态学硕士学位。1998年受聘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收入分配、国家与社会关系、政治发展等。1996、1997年两次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