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资料,康拉德面是地球内部的次级不连续面,平均深度约20千米(陆地)处,而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约33千米(陆地)处。所以康拉德面位于地壳,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2)题详解: 地下的第一个不连续界面是莫霍界面,根据右图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可知,地震波在莫霍界面之上传播速度变化不大且呈增加趋势,因此地震波经...
下面图甲中的康拉德不连续面(下面简称康拉德面)是地球内部不普遍存在的次级不连续面,平均深度约20千米(陆地处)。 康拉德面深度变化较大,最深约40千米,陆地最浅约10千米,海洋上明显浅得多,甚至没有。 图乙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据此完成 13 —14题。高山海平面康拉德不连续面甲速度(...
以下是地球体、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岩石圈、软流圈、磁偏角、磁倾角的解释:地球体:是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球形体,代表地球的真实形状。其特点是南北半球不对称,北极凸出,南极凹进;中纬度南半球凸出,北半球凹进,整体形状不规则。康拉德面:是地球内部的次级不连续面,位于地壳中,平均深度约...
地球从上到下,存在康拉德面、莫霍面、上地幔顶部软流层界面、下地幔顶部界面、外地核顶部界面和内地核界面。康拉德面位于地壳内,是地壳中地震波速度发生变化的层面,标志着上地壳和下地壳的分界。紧接着,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这个界面上的地震波速度会有显著的跃升,意味着从地壳的岩石层过渡...
康拉德面是上下地壳的分界面,通常被认为只在大陆地壳存在而在大洋地壳中不存在,其原因是() A.硅镁层在地壳中连续分布 B.硅镁层在大洋地底部非常罕见 C.硅铝层
康拉德面是上下地壳的分界面,通常被认为只在大陆地壳存在而在大洋地壳中不存在,其原因是( )A. 硅镁层在地壳中连续分布B. 硅镁层在大洋地底部非常罕见C. 硅铝层
下面图甲中的康拉德不连续面(下面简称康拉德面)是地球内部不普遍存在的次级不连续面,平均深度约20千米(陆地处)。 康拉德面深度变化较大,最深约40千米,陆地最浅约10千米,海洋上明显浅得多,甚至没有。 图乙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据此完成16 —18题。高山海平面康拉德不连续面甲速度 (...
康拉德面:地球大陆地壳内玄武岩层和花岗岩层之间的界面 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古登堡面:在软流层之下,直至地球内部约2900公里深度的界面处,属于地幔圈。由于地球外核为液态,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S波及横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穿过此界面在外核中传播。P波(指纵波)曲线在此界面...
在很多地震剖面图上,地质学家都发现,在地下深处存在一个明显的边界,是上地壳和下地壳之间的过渡区域,被称为康拉德界面( Conrad discontinuity,也译作康拉德不连续面或康拉德面)。以前,地质学家通常认为,康拉德界面的上方是花岗层,下方是玄武岩层。在科拉半岛,康拉德界面大概位于地下7000米。通过这次钻探,苏联地质学家发...
古登堡界面哪一个是地球内圈层的分界线?康拉德面不适宜地球内圈层分界线。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古登堡界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康拉德不连续面:地球内部的次级不连续面。在地壳中平均深度约20km(指陆地)处,其深度变化较大,最深约40km,陆地最浅约10km,海洋上明显浅得多,甚至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