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答案 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注释妖:艳丽、妩媚。格:骨格。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先点评芍药,“妖无格”看出作者对芍药充满贬抑,突出它和其他花比一无是处的特点。 B. 第二句写池面上的荷花虽洁净清雅,却缺少了几分热情。所以作者说它纯洁而寡情。 C. 第...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荷花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考查知识点:诗词鉴赏 诗词作者简介,重点词语和译文: 作者:刘禹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①,池上芙蕖②净少情③。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注释】①格:品质、格调。②芙蕖(qú):荷花的别名。③
《赏牡丹》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七绝,是一首托物咏怀之作。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以芍药“妖无格”的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全诗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
(1)本题是对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概括为:烘托(反衬、衬托也可以)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
诗人是用芍药的“妖无格”和莲花的“净少情”衬托牡丹的“真国色”。 (1)小问详解: 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本诗《赏牡丹》意思:庭前的芍药花虽妖娆但缺乏格调,池中的荷花清雅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本诗通过对比庭前的芍药和池上的芙蕖,诗人突出了...
“桃李花开未当花”与牡丹花开时“乐无涯”形成鲜明对比,写洛阳人因见惯牡丹这奇花而不把桃李花当作花,来突出他们独爱牡丹。“芍药妖无格”“芙蕖净少情”与“牡丹真国色”“动京城”形成了鲜明对比,烘托出了牡丹的雍容华责、艳压群芳。答案:(1)动京城 荷花(莲花)(2)都是对比衬托。邵诗写洛阳人因见惯...
以至有人将牡丹比为花王,把芍药比作近侍。此处,刘禹锡也怀着主观感情,把芍药说成虽妖娆但格调不高。芙蕖,是在诗文中常以清高洁净的面目出现的花卉,但刘禹锡大概因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说她纯洁而寡情。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前两句用的是...
【题目】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注释】◎芍(sháo)药:一种花的名字。◎妖无格:妖艳美丽,但缺少格调。◎芙蕖(qú):荷花的别称。◎国色:倾国之色,原指全国最美的女子这里指牡丹在花中最美、最高贵1.前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和2.这首诗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