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生物调查包括( ) A. 总生物量(g/m2)和密度(个/m3) B. 种类及其生物量、密度 C. 种类—组成—分布 D. 群落与优势种 E. 底质 F. /m2)和密度(个/m3);(2)种类及其生物量、密度:各种类的底栖生物及其相应的生物量、密度;(3)种类—组成—分布;(4)群落与优势种:群落组成、分布及其优势种;(5)...
一、底栖生物调查方法: 1.栖息地选择:选择调查点位时,应考虑生境特征、底质类型、水动力学条件等因素,使得采样范围具有代表性。 2.采样方法:常用的采样方法有人工采样和仪器采样两种。 -人工采样:主要采用手动或者使用采样器的方式进行。例如,手动挖泥法可以使用铁铲或者手提抽样器进行取样;胶州湾式采样器常用于采集底...
底栖生物调查方法与分类鉴定;海洋环境;海洋环境特点: 海洋3大环境梯度: 纬度从赤道到两极 深度从海面到海底 水平从近岸到开阔大洋 光照、温度、盐度、压力和营养物质分布等随3个梯度有规律变化,特殊环境孕育了生命 溶解性、透光性、流动性、浮力及缓冲性能等特性;水层区 ...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永续发展的保障。近日,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开展的海洋大型底栖生物资源和多样性调查项目顺利完成第三次水下调查,为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在海洋领域中,海底是海洋生物多样性最热点的地区之一。去年的8月份和11月份,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底栖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包括海绵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02 底栖生物调查方法 采样工具与采样方法 采样工具 底栖生物调查需要使用各种采样工具,如网抄、挖掘器、采泥器等,以便收集底栖生物样本。采样方法 根据调查目的和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并根据采样点的底质、水流等因素,采用不同的...
试题来源: 解析 答:内容如下: (1)鉴定生物种类,测定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析其相对丰度和群落多样性; (2)确定群落中的主要种,并尽可能测量其个体大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有条件的可做干湿比和灰重、生长率、生殖率; (3)主要种类体内污染物质测定。反馈 收藏 ...
1、底栖生物调查方法与分类鉴定,刘晓收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Email:liuxs,海洋环境,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地球就象一个广阔无垠的蔚蓝色“水球”。海洋占71%,2,海洋环境特点:海洋3大环境梯度:纬度从赤道到两极深度从海面到海底水平从近岸到开阔大洋光照、温度、盐度、压力和营养物质分布等随3个梯度有规律变化,特殊环境...
.,第四章一大型底栖生物调查 底栖生物 benthos 栖息在海洋基底表面或沉积物中的生物。 凡被孔径为0.5mm套筛网目所阻留的生物,称为大型底栖生物。 凡能通过孔径为0.5mm套筛网目,而被孔径为0.042mm所阻留的生物,称为小型底栖
沉积物的中值粒径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呈显著负相关, 与挠足类丰度呈极显著的负相 关, 与线虫呈负相关,但不显著; 砂含量 与挠足类极显著的正相关, 与小型底栖生物显著的正相关; 粉砂和粘上的含量与三者的丰度呈负相关, 其中与挠足类的关系为极 显著或显著。 其它环境因子与三者的相关不显著。 2 2、调查...
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报告 一、引言 潮间带是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海陆交互地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域。这一区域环境变化大,水动力强,生物多样性极高。本次调查旨在探索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以及生物多样性,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潮间带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