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历史背景 由于《科学革命的结构》基本上是一本历史书,库恩触及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事件。然而,这两个这样的事件因其对库恩自身思想的影响而脱颖而出。在写《科学革命的结构》之前,库恩写了一本关于哥白尼革命的书,1543年,尼古拉·哥白尼推翻了长期以来的信念,即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更重...
《科学革命的结构》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塞缪尔·库恩创作的科学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62年。该书中作者从科学史的视角探讨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本质,第一次提出了范式理论以及不可通约性、学术共同体、常态、危机等概念,提出了革命是世界观的转变的观点。《科学革命的结构》内在地重塑了科学的真理形象,标志着...
因《科学革命的结构》对科学史的研究,而世界闻名。其中的“研究范式”一词,已经成为了经典的学术名词,融入在科学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 托马斯·库恩:批判了累积性-直线发展性的的科学演化观,提出了范式转换的螺旋循环式发展的科学演化观。 二,《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写作背景和目的 采用的是张卜天老师翻译的版本。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库恩给这个词有几个描述,范式就是共有的范例,范式就是团体承诺的集合,是一个行业共同默认和信奉的一些东西。它包括一组理论、模型、逻辑、符号系统,更广泛地说,甚至可以说是一套世界观体系。而“范式”这个词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指的是一种最好的、最具指导性的例子,就是一个...
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Thomas Samuel Kuhn,1922-1996)1970年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科学界公认的信仰、理论、模型、模式、事例、定律、规律、应用、工具仪器等都可能成为某一时期、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范式。范式的出现为某一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共同的理论框架或规则,标志着一门科学的形成。
托马斯・库恩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由他划时代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产生出来的“范式”和“范式转换”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一方面,库恩自认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不可通约性”,但这一点遭到多方非议。另一方面,当他被认为是“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强纲领的思想先驱时,他却拒绝承...
本文节选自《科学革命的结构》后记第一、二、三小节,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范式与共同体结构 “范式”一词在本书中出现很早,其出现方式实质上是循环的。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而反过来,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并非所有的循环性都...
就像库恩说的,科学就像制造业一样,更换工具是一种浪费,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会这么做。危机的意义就在于,它指出了更换工具的时机已经到来了。但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科学的演化必须以“范式”的方式进行呢?而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呢?这就要回答这本书的书名“科学革命的结构”,科学为什么一定会以“革命...
答:美国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家库恩1962年在他《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名著中提出了科学革命规范模式。库恩模式的关键性概念是“范式”。简言之,库恩的“范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十七中,科学家必须共同遵守的科学活动的“模型”\”信念”,它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在内的范例等。其模式是:前科学时期→常态科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