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王是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七年,公元710年猝死,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武后生四个儿子,...
当时的韦后的父母都已经去世,李显还如此看重他们,这就属于韦后的个人魅力了,是李显对韦后的纵容。当初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先是被流放到房陵。几天后又被要求迁居均州濮王李泰原来的住宅,一年后又迁至房陵。一朝从京城皇宫里的天子变为边远之地的庐陵王,李显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他没想到亲生母亲会对他这样的狠。
历史上的今天:唐中宗李显被母亲武则天废为庐陵王 684年2月27日,即位仅有55天的李显被武太后(武则天)废为庐陵王,驱除出京。李显原名李哲,是武则天的第三子,在两位皇兄李弘与李贤一死一废之后,被立为皇太子。李治病死后,李显继承皇帝位,尊武则天为皇太后。李显在位期间,中书令裴炎受高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
狄仁杰为相,对庐陵王李显的复位起了一定的作用。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对于中宗的复位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神功元年(697年),太平公主把“年少,美姿容、善音律”的张昌宗推荐给武则天,随后,张昌宗又把他的哥哥张易之拉进宫里。二张入宫深得宠幸,常敷朱粉,衣锦绒。张昌宗累迁至散骑常待,易之则为司尉少卿。武...
2、为何不立太子李旦,而立庐陵王李显?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以后,形势又有了新的变化,首先是狄仁杰、姚崇、王及善等保皇嗣派的领袖,先后拜相。 其次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继薛怀义之后,成为武则天的新男宠,并逐渐形成一股新的政治势力,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逐渐失势,只能依附于张昌宗兄弟,狄仁杰这时已有六十多岁了。
李显登基30多天后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 《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讳显,高宗第七子也。母曰则天顺圣皇后武氏。……高宗崩,以皇太子即皇帝位,而皇太后临朝称制。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年号为嗣圣。中宗比较软弱无能,虽为九五之尊,但是朝政却被母后武则天...
并二度当了皇帝,但是最后却被韦皇后和自己的亲生女儿安乐公主毒死了。所以,虽然说李显是历史上唯一的庐陵王,但是却从来没有去过江西庐陵,是半路呆在了湖北房龄,但是武则天当时的封底以及名号都没有变,仍然是庐陵王。所以如果李显当时去了庐陵,没有二度当上皇帝,又会是怎样的一番结局呢?
这里说的是唐朝时韦后谋害他的亲夫唐中宗李显,参与谋杀的还有他们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当初,武则天执政时,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和韦后被放逐到房州(今湖北房县)监禁的十二年中,韦后曾是李显活下来的主心骨。在酷吏大搞滥刑的恐怖下,李显一听说京城派敕使来,就惶惧想自杀。韦后倒沉得住气,劝说道:“祸福相...
从此以后,每当有机会,张易之和张昌宗就会劝说皇帝召回庐陵王。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李昭德还是狄仁杰,他们虽然都坚决反对废除皇嗣李旦而立庐陵王李显,主张传位给儿子,也都劝说武后召回庐陵王李显,但并没有提出废除皇嗣李旦而立庐陵王李显的建议。 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的考异中所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