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福观在烟袋斜街里,靠近街道东口,以前去烟袋斜街没记得这里开放,今天来逛烟袋斜街突然发现开放了,而且还成了“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赶紧扫码登记进来看看。不收费,也不用预约,只扫健康宝和登记,是在本本上面手工登记,有点儿落后了。 别看广福观现在只是一个两进的小院落,而且第一进没有什么建筑,但这可是一处...
“京城第一福”——广福观的“福”字碑 京城“广福观”,在故宫神武门北直线距离约一千八百米处,乃明朝英宗皇帝赐名之福地,其意深远,祈愿四海苍生共襄“福、禄、寿、喜、财”五瑞之庆,故后世根据吉祥之美意,镌刻“福”字碑于京城繁华之地什刹海畔之广福观内,碑重三千五百余斤。此碑不仅寄托着国泰民安...
📍 位于北京烟袋斜街的广福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它始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最初名为广福观。清雍正年间,它被重修并更名为孚佑宫。到了清光绪九年(1883年),山门被改建。民国时期,它再次被命名为广福观。🏛️ 观内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三清殿、崇玄殿、演法殿和三官殿。西跨院则是白云仙院。2...
今天本来打算去广福观参观,结果被工作人员劝退了,不过幸运的是在门口遇到了一个古装扮相的小姐姐,真是意外之喜。广福观位于西城区烟袋斜街37号,始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明代时,管理天下道教的“道录司”曾设在此观。清雍正年间重修,改名孚佑宫。光绪九年(1883年)改建山门,民国后又复称广福观。整个观坐北朝南...
让爱心与文化传承同行。当斜阳轻抚观内《重修广福观碑》石刻 茶客们手持钧瓷杯倚栏而坐 檐角铜铃随风轻响 五百年的光阴仿佛都凝于盏中茶烟 这个“五一”假期 暂避人潮,在什刹海悠悠碧波畔 于广福观的茶香中 感受一场古今相逢的文化共鸣吧 来源:区文促中心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
广福观建于明朝的天顺年间,清朝雍正期间进行过大修,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成为民居,现在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广福观的独特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悠久历史,里面的古老石雕更增添了文化气息,走进广福观,每一件石雕作品都彰显着中国匠人的精湛技艺和智慧!一 龙之子——蚣蝮首先走进山门,眼前这座栩栩如生的石雕镇水...
广福观介绍:广福观,位于北京什刹海附近的烟袋斜街内,观始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清雍正年间曾名孚佑宫,系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道观山门开设了一个“温室咖啡吧”,广福院里开设了名为“广福观之道家别苑”的道家菜馆。 景区介绍 旅游攻略 怎么去 ...
🏯 广福观,这座历史悠久的庙宇,位于烟袋斜街的中段,自明天顺三年起便屹立于此。如今,它已不再是宗教活动场所,而是转型为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向公众开放。🏛️ 广福观坐北朝南,建筑群包括山门、前殿、后殿及西跨院(白云院)。山门面阔三间,硬山调大脊,筒瓦顶,石券门额上书“广福观”,汉白玉拱形券门上雕刻着...
🚒 广福观与水会的历史民国时期,广福观曾设有“安庆水会”。水会是北京早期民间自发组织的消防机构,一般设于商业密集区域,最有名的当数前门外大栅栏同仁堂独资兴办的“普善水会”,为北京城区最早成立的水会之一,曾参与皇宫灭火,被皇室封为“乌头”。1903年,北京城内官办的消防机构成立,名为“消防科”,隶属于京师...
今天走进了广福观,里面的模样与我小时候看到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了。广福观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路。西路建筑为白云仙院,经修复后较为完整,有山门、前殿和后殿;东路有部分建筑遗存;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三清殿、三宫殿以及东西配殿。从过去的大杂院恢复到今天的广福观,可谓劫后余生。我想,如果没有“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