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澳门科技大学,揭示了月球表面太空风化可形成具有光催化特性的Ti纳米矿物,研究成果“Unusual Ti minerals on the Moon produced by space weathering”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这是月球地质、月表空间环境、TEM分析技术开展交叉研究的成果。广工...
轻工化工学院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Macrocyclic Engineering of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t Emitters for High-Efficiency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作为Frontispiece论文在材料科学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该论文以广东工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穆英啸副教授和霍延平教授为通讯作者,硕士研究...
近五年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201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2项,其中2019年获教育部科技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一等奖4项、省科技合作奖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4月,2015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9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6项;到校科研经费连续多年突破10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
近日,广东工业大学刘晓暄教授高分子光化学团队在3D打印自修复功能有机硅材料领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研究成果以题为“Self-healing, reprocessing and 3D printing of transparent and hydrolysis resistant silicone elastomers”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广东工业大学博士生刘珠,通讯作者...
鉴于此,广东工业大学易国斌教授团队创新性地将香豆素基团引入至线性聚氨酯的末端,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热塑性形状记忆聚氨酯 (HEOMC-PU)。由于聚氨酯末端的香豆素基团具有光可逆特性,从而赋予了HEOMC-PU坚韧(55.5 MJ?m-3韧性)、可拉伸(746%伸长率)、光致自愈(99.2%)和可回收能力。此外,基于香豆素的荧光响应...
集微网消息,6月7日,广东工业大学-国微芯EDA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举行。 图源:国微芯 国微芯消息显示,该联合实验室成立于2022年11月。校企双方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共同攻关难题,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共同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路径,推动双方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的扩大;共同...
本论坛邀请高校科技管理专家和具有丰富科技成果转化经验的优秀科研教师一起讨论与应对措施, CCF YOCSEF广州分论坛于2022年04月17日在线上举办了大湾区IT创新论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窘境”与“出路”。论坛由CCF YOCSEF广州AC委员、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曾安教授和CCF YOCSEF广州副主席、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
美亚蓄能与广东工业大学开展参观交流活动 8月28日,在新学期伊始,为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广东工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们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到访广州美亚蓄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参观学习交流活动。
2. **科研实力**:学校注重科研创新,拥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学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3. **师资力量**:广东工业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