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之年:二十 而立之年:三十 不惑之年:四十 年过半百:五十 年近花甲:六十 年逾古稀:七十 岁至期颐:100岁 耄耄之年:80至90岁 考查知识点: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拓展与延伸: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
在大中祥符四年那一年,朝廷在首都举办了很大的宴会,请了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们去参加,这样的活动充满了对老人的尊敬和爱戴。南宋时期,孝宗皇帝淳熙三年,朝廷为了给太上皇庆祝生日,决定放宽对老年人的优待政策。不管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只要父母年龄超过七十岁,都能得到一个官衔。虽然宋代一直有给老人封官的传统,但...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而立之年:成语,出自《论语·为政》,指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论...
20岁(男)——弱冠之年;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年逾半百;60岁——年近花甲;70岁——年逾古稀;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100岁——发至期颐相关推荐 1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年过半百 年近花甲 年逾古稀 耄耄之年 发至期颐 它们分别代表多大...
四十岁:不惑之年。五十岁:知天命、知非之年。六笑祥含十岁:耳顺、花甲之年。七十岁:古稀之年。八十岁:杖朝之年。八十至九十岁:耄耋。百岁之人:期颐。女孩七岁:始龀、髫年。女孩十二岁:金钗之年。女子十三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五岁:及笄。女子十六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二十岁:...
年过半百一年逾古稀一岁至期颐一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 弱冠之年——二十 不惑之年——四十 年近花甲——六十 耄耄之年——八十至九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 年过半百——五十 年逾古稀——七十 岁至期頣——一百岁 考查知识点: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拓展与延伸: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
而立之年-年过半百-花甲之年-年逾古稀-耄耋之年-岁至期颐-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弱冠之年---二十而立之年---三十 不惑之年---四十年过半百---五十 年近花甲---六十年逾古稀---七十 耄耄之年---80至90岁期颐---一百岁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
——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年逾古稀 耄耄之年 发至期颐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弱冠之年: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年过半百:50岁年近花甲:60岁年逾古稀:70岁耄耄之年:80岁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拓展与延伸: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
一、耄耋之年:八九十岁 1、【注释】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2、【出处】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二、期颐之年:活到百岁之人 1、【注释】期,犹要也;颐,养也;期颐,指百岁高寿。2、【出处】《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