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曾广泛通行于汉字文化圈。 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
古代皇帝为了纪年而使用的名号被称为年号,例如贞观十年是唐太宗的年号;皇帝死后进入太庙后所使用的名号被称为庙号,例如李世民被追尊为太宗;根据死者生前功绩评定的一种称号被称为谥号,例如李世民被谥为唐文帝;臣下给予皇帝在位期间的尊称被称为尊号,例如李世民被尊称为天可汗;国家的称号被称为国号,中国古代国号...
众所周知,古代皇帝们有庙号、谥号、年号等多种称呼。通常情况下,唐朝以前的皇帝多以谥号称呼,如汉文帝、汉武帝。唐朝以后的皇帝多以庙号称呼,如唐太宗、宋太祖。明清两朝的皇帝多以年号称呼,如嘉靖帝、康熙帝。今天我们就试着用一篇文章搞懂中国古代皇帝的庙号、谥号、年号和它们的区别与发展。庙号制度始于商朝...
曹魏代汉后,“始受封”的魏武帝曹操作为实际上的开国君主,庙号太祖,“始受命”正式称帝的魏文帝曹丕,庙号高祖,虽然曹操确实配得上太祖的庙号,但也算开了生前未称帝,死后追尊庙号的先例。而魏明帝曹叡则作了个更坏的示范。庙号和谥号一样,都是死后由后人评定...
禁止废话,先教口诀——帝、王用谥号,例如周文王、汉武帝都是谥号;祖、宗用庙号,例如唐高祖、宋太宗都是庙号;纪年用年号,例如贞观二十二年、嘉靖十五年都是年号。一、庙号制度的起源 庙号制度起源于商朝,是商王去世后在太庙中被祭祀供奉时使用的一种名号。简单说一下太庙这个概念?太庙是帝王用来祭祀供奉先祖...
年号:用于纪年,以前是年号纪年,现在是公元纪年。第二个方面:起源 庙号:起源于商朝,断于秦,复于西汉,经唐宋,至明清。谥号:起源于周朝,断于秦,复于西汉,经唐宋,至明清。年号:起源于西汉,经唐宋,至明清。第三个方面:适用范围 一、庙号:秦汉以前,有家庙、宗庙的都可以用;秦汉以后,只有皇帝才...
如唐⾼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多⼀⼈终身使用⼀个年号,如正德、乾隆等。后人称呼古代帝王一般遵循方便的原则,周时无论天子或是诸侯,都只有谥号,所以只称呼谥号;而唐宋时,由于年号改动频繁,加之谥号逐渐增多,因此多称呼其庙号。如明清皇帝一般称呼年号,若称呼“谥号”,估计要犯糊涂;
因为这个时候谥号大多是一个字或者两个字,所以称呼起来比较方便。而后来皇帝的谥号越来越长,甚至达到十几个字二十几个字,而皇帝的庙号反而发展为人手一个,于是称呼也从谥号改为庙号,比如唐太宗、宋太祖等等。年号 年号是古代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最早起源于西汉时期,汉武帝创造了第一个年号,在之前都是统治者...
而到了明清时期,一个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因为频繁地换年号,不方便。但也有例外,比如明英宗就有两个年号,这是因为他两次当皇帝的原因。我们在称呼皇帝的时候,因为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所以唐以前的皇帝一般都称他谥号,比如汉武帝、汉宣帝等等。从唐开始,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所以都称庙号,...
当时庙号只有三种:创基立业曰“太”(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宗武丁)、中兴者曰“中”(中宗太戊,一说祖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这些是最早出现的庙号。例: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庙号高祖,谥号圣尧大圣大光孝皇帝,世称唐高祖李渊;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