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长治平顺县实会乡实会村 📍 保护级别:第三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云院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初名为仙岩院。到了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大云院被正式改名为大云禅院。大云院的主要建筑是弥陀殿,这座殿宇是五代时期的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九脊顶。弥陀殿的建筑特色包括...
除上述两处五代建筑外,更为珍贵的是大云院弥陀殿内,拥有全国仅见的五代时期的佛寺壁画。 ▽ 高清全景图 ▽ 请横屏观看 弥陀殿东壁壁画以维摩诘经变为主要表现题材,取《维摩诘经》十四品内容中的九品予以表现。 即第一品佛国品、第二品方便品、第三品弟子品、第五品文殊师利问疾品、第六品不思议品、第七...
大云院大殿的亮点有两个:一是中国木构古建中使用普拍枋的最早实例,二是国内寺院中仅见的五代壁画孤品。壁画珍贵无比,许多地方的壁画早已被保护在玻璃罩中,而这里却可以近距离欣赏。壁画上还能看到洪水侵泡过的痕迹,薄彩淡墨中,维摩诘居士身着居士服,身体前倾,朝着文殊师利的方向。菩萨结跏趺坐,华冠璎珞,面相庄...
在山西长治平顺的大云院,有一幅五代寺观壁画,它是国内现存年份排名第七的木构建筑,也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寺庙原处的半堂五代壁画。这幅壁画,就像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大云院建于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大殿内的五代壁画,虽然已经经历了无数的岁月洗礼...
【大云院壁画】大云院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寺区三面环山,坐北朝南,分前后两院,于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40年)创建,初名仙岩院,北宋时敕命为大云院,僧院多有增建。大云院以弥陀殿内留存有五代壁画而闻名于世,是...
🏛️ 平顺大云院,一个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瑰宝,是国内唯一存世的五代壁画。这座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的古老院落,曾是仙岩院,后更名为大云院,见证了五代时期的建筑与艺术。📜 历史的痕迹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天福五年,大佛殿——弥陀殿的建造标志着佛教文化的兴盛。周显德元年(954年)...
大云院初名仙岩院,位于山西平顺县,坐北向南,气象庄严。此院的五代壁画弥足珍贵,存于大殿内东壁和扇面墙上。东壁绘“维摩变相”,扇面墙正面绘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扇面墙背面画“西方净土变”,虽年代久远,色泽线条依然可见。我国现存五代寺观壁画极为少见,除敦煌莫高窟外,全国仅存此例。那么,大云院是...
走进平顺·大云院,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映入眼帘。这座寺庙,原名仙岩禅院,始建于后晋天福三年,随后在天福五年建起了大佛殿。后周显德元年,寺外的七宝塔也得以落成。宋代时,寺庙已初具规模,明清时期又进行了多次修葺。寺内的大佛殿是单檐歇山顶结构,其梁架上的普拍枋是中国木构古建筑中使用普拍枋的最早实例。殿内的五...
平顺大云院的弥陀殿,是中国现存6座五代时期木结构古建筑之一,因殿内留存有五代壁画而闻名于世,这是迄今所知,我国古代佛寺殿堂中仅存的五代壁画,弥足珍贵。 目前,弥陀殿内东壁、北壁东隅和扇面墙正背两面留存有壁画,面积为21平方米,主要内容为维摩经变、净土变,体现了禅宗、净土宗合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