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章军国事。此职非宋代常制,因人而特授,职权范围变化颇大。唐代新唐书表第一宰相上中记载唐因隋旧,以三省尚书、中书、门下长官为宰相,称号不一,出于临时,最后才有同品、平章之名,位一品官阶,作宰相表。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置此职,文彦博、吕公著先后继任。其位在宰相之上,用来提拔高德老臣,...
平章军国事是个非常罕见且有讲究的官职,有宋一代,北宋、南宋加在一起,一共有五个人出任这一职务,但五个人的职务又有所不同。北宋的吕夷简、文彦博;南宋的贾似道官职全称是“平章军国重事”,比之韩侂胄的“平章军国事”多了个“重”字,职权范围仅限军国大事。而北宋的吕公著则是“同平章军国事”,...
据题意可知,“平章军国重事”“同平章军国事”两个职务实际上都是丞相之外的官职,这两个官职的权力源于皇权,所以材料中的这些做法有利于削弱相权,从而加强君主专制,B项正确;这些做法和监察制度以及地方行政无关,排除AC项;这些做法并没有剥夺宰相的行政权力,排除D项
历史官职> 平章军国事 官名。南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置,以授韩侂胄,位在宰相之上。 官名。宋代韩侂胄为此官,位在丞相上。见《宋史·职官一》。 平章军国事相关 军勋 军须库 军饷司 军饷司郎中 军将 军班 军校 军都指挥使 军都虞候 军监
历史官职> 平章军国重事 初为职衔名义,后演为官号。唐中宗神龙 (705—707) 中始为非侍中、中书令而居宰相职者加号。《旧唐书·中宗纪》: 神龙元年 (705) 六月癸亥,“尚书左仆射豆卢钦望,军国重事中书门下可共平章”;二年十二月丙申,“特进、尚书左仆射、兼安国相王府长史、芮国公豆卢钦望为开府仪同三司...
年),权臣韩侂胄加封此尊衔,改称“平章军国事”,盖省“重”字所预者广,去“同”字所任者专,“尚书省印纳于其第,宰相不复知印”。据此可知,“同平章军国重事”一职的演变() A. 避免了中央决策失误 B. 有利于中枢权力集中 C. 导致了中央集权削弱 D. 简化了行政运作流程 相关知识点: ...
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韩侂胄任平章军国事,“所预者广”,“所任者专”,独擅朝政。史载,他不用平章军国重事称号,是因为若加上“重”字则权力受限制,即只能过问重事;若用“同”则权力不专。 理宗、度宗时,权臣贾似道也升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窃位日久,恩宠日隆,位在...
北宋官名。元佑年间置,以元老重臣充任,地位高于宰相,以示尊宠。亦称同平章军国事。开禧元年(1205),韩侂胄当权,以平章军国事为名,去“重”字以示主管一切事务,去“同”字以示其专一主管
北宋名臣范存仁说:“文彦博、吕公著年皆垂老,屡去退闲,陛下特留平章军国事,盖以重德老臣,一心向国,真可委信,此圣虑之深,高人前古。”材料反映出“平章军国事”一职 A.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