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平山堂|不到平山堂,不算懂扬州 沽酒听风 1.1w 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就这么出发吧! 青春河边巢 254 扬州金碧桃花🌸王即将绚丽登场 | 平山堂东路 旅游的小点点 1267 30秒告诉你为什么要去扬州! liliの旅行日记 1310 扬州是个好地方,欢迎你来赏风光! liliの旅行日记 5304 查看更...
平山堂廉政教育基地平山堂位于扬州城西北蜀冈中峰,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时任扬州太守欧阳修于此筑堂,由于其所在地势甚高,江南诸山似与堂平,故名“平山堂”。后任太守苏轼于平山堂后建谷林堂,以纪念恩师欧阳修。平山堂于元代一度荒废,明万历年间重修,清咸丰...
西江月 · 平山堂 【宋】苏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平山堂在扬州城西北大明寺侧,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所建,叶梦得称赞此堂“壮丽为淮南第一”。由于其所在地势甚高,江南诸山拱列檐...
“远山来与此堂平”,指的就是扬州大明寺内的平山堂。平山堂是扬州蜀冈上一个标志性的文化景观,由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三部分构成,由南至北依次排列。平山堂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由北宋“一代文宗”欧阳修兴建。之所以叫“平山堂”,是因为坐此堂上,江南诸山尽收眼底,似与堂平。走进平山堂,“放开...
▲平山堂位于大明寺西侧的“仙人旧馆”内,有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三部分,由南至北依次排列。平山堂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由当时任扬州知府的欧阳修所建(图片来自网络)▲苏轼转徙南北的路途中,每次经过扬州,都要去平山堂怀念恩师欧阳修。宋哲宗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苏轼由颍州徙任扬州知府,在...
苏轼这首《西江月·平山堂》是一首凭吊词作。通过描绘瞻仰恩师欧阳修词作手迹的情景,以及所闻所见,道出对恩师的缅怀之情,也蕴含自身的人生感叹,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全词以欧阳修词《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为中心线索,前后自然衔接,意脉不断,浑然一体。为了加深对苏轼这首词的理解,有必要摘录欧阳修...
今天我们来聊聊苏轼的一首经典词作《西江月·平山堂》。这首词是苏轼路过扬州的途中,偶然间来到平山堂,而引发深深思念恩师欧阳修的感慨而写的。在词中,不仅浓厚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还融入了苏轼多年来的生活洞察与深刻感悟,以及对往昔的深深怀念与对现实的感叹。这首词让读者在感同身受中深受触动,呈现出极其...
平山堂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据说它到扬州之后,来到城区最高的蜀冈,发现这里清幽古朴,于是在此建堂,建成后凭栏远眺,发现江南诸山,尽皆入目,似与堂平,于是便命名为平山堂,这个建筑当时是专供士大夫、文人吟诗作赋的场所。后来叶梦得到此,称赞此堂壮丽为淮南第一,不过该堂几经毁坏,现在...
手种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别来:分别以来。作者曾离开扬州八年,此次是重游。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作者当年曾在平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千钟:饮酒千杯。直须:应当。尊:通“樽”,酒杯。衰翁:词人自称。此时作者已年逾五十。
苏轼三过“平山堂”,填词感念恩师,令人动容 文/踪影 古代文人往往以景观、典故入诗,借以抒怀。故此,中国的名山大川、地名、建筑,在成就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同时,更是因名人诗词而流芳。“平山堂”正是因欧阳修和苏轼之词,而地重,而传之久远的。平山堂,是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所建,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