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贯苏州古城东西的主干道叫干将路(标准地名应该是干将东路、干将西路),向东直穿过相门,经相门桥通到东环路。相门桥飞跨护城河两岸,是一座立交桥,桥下有一条南北向的道路,沿着护城河外侧的河岸蜿蜒延展,在相门桥这里,和干将路凌空相交。这条路叫作“莫邪路”。我常常会考考小朋友们:“为啥这条路叫莫邪路?”“这...
苏州的干将路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吴国铸剑大师干将而命名的。以下是具体原因:历史背景: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人干将与其妻莫邪是著名的铸剑大师,他们曾铸有一对锋利无比的宝剑,分别命名为“干将”和“莫邪”,并将这两把宝剑献给了吴王阖闾。地名由来:由于干将的铸剑技艺和贡献,古代苏州人为了纪念他,...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市城乡建设档案馆,探寻干将路改造背后的历史故事。干将路改造工程于1992年正式开始。1992年8月5日,干将路工程指挥部正式成立,该指挥部由市建委领导并联合20多个区局负责人共同组建。在建设部的指导下,苏州广泛邀请了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参与干将路的规划咨询与论证工作。1992年10月28...
之后干将路经过了车道的扩充,设施的完善,一直到2007年底,随着轻轨一号线的开工,干将路再度被“折腾”了一番,而且是路与人一块被折磨了四年多。 苏州人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轨交生活模式,而干将路也成为苏州古城的一条融合了古韵与繁华的绸带。 “两路一河平江貌,古韵今风干将景”,纵观干将路的旧貌与新颜,虽然...
言桥至乐桥,干将路拓宽后我过了无数次,拓宽前,我的印象是松鹤板场到言桥就到底了。因此,只能借助的相关文献了。言桥和乐桥。言桥和乐桥在苏州历史的长河,有着重彩的笔墨。言桥是苏州城最早筑建的桥梁。原名为阎桥。周武王姬发封泰伯曾孙仲奕于阎乡,仲奕以阎为姓。其后裔曾住在该桥附近。到了清朝,因...
“平江实验学校”的文脉可追溯到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的长洲县学(在旧学前)。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年)长洲县学迁至今日校园之内。由此,有了旧学前和新学前(已并入干将路)的街名。新学地也由此得名。历史上的苏州一府三县。苏州府(相当于现在的市),吴县(县相当于现在的区)、长洲县、元和县(清雍正...
苏州的干将路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吴国铸剑大师干将而命名的。具体原因如下:历史人物纪念:干将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著名铸剑大师,他与其妻莫邪以善于铸剑而闻名。宝剑传说:干将和莫邪曾铸有一对锋利无比的宝剑,分别命名为“干将”和“莫邪”,并献给了吴王阖闾。这两把宝剑后来成为了利剑的代称。地名历史:...
△ 干将路的由来 苏州城区的心脏地带,干将路,这条东西向的城市中轴线,不仅承载着交通要冲的职责,更见证了苏州历史的沧桑变迁。它宛如一条时光的丝带,连接着古与今,展现着苏州立面与成熟的风貌。谈及干将路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个版本:干将路由干将坊更名而来,这背后蕴含着一个广为人知的神话故事。传说在春秋...
苏州古城迎来了一次重大的改造工程,干将路因此应运而生,并正式命名。如今,干将路不仅是苏州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更是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街道。走在干将路上,人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段关于勇气与智慧的传奇故事。干将和莫邪的名字,如同他们铸造的利剑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干将路以古代铸剑巨匠干将的名字而命名。而干将路却是条建于1935年的近代马路。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再次拓宽、延伸,定局为今天的“两路一河平江貌,古韵今风干将景”。“干将路工程”除了移建了极小一部分古建筑外,大量的古建筑云飞烟灭了,以至于干将路彻底换了容貌。我试着带着大家走回旧时的干将路白相相。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