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下过多 (1)脾虚证:症见带下量多,质稀,四肢倦怠,纳少便溏(粪便稀不成形),舌淡胖苔白脉细缓,治疗用完带汤。 (2)肾阳虚证:症见带下量多,清稀如水,畏寒肢冷(怕冷,四肢冰凉),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迟,治疗用内补丸。 (3)阴虚夹湿证:症见带下量多质稠,阴部灼热,腰膝酸软(腰部和膝部酸软...
中医科 三级甲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免费咨询专家 2021-09-29 在临床当中,带下病的中医辨证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伴随症状和舌脉来辨其寒热虚实,从而给予对应的治疗。 1、脾阳虚型 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薄、绵绵不断,伴随神疲乏力、纳少便溏等,治疗以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为主。
带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湿热下注证 表现为带下量增多,色黄,质粘稠,有腥臭味,口苦,口中黏腻而臭,外阴部灼热瘙痒,小便短赤,大便粘腻不畅等。可选用清热利湿,杀虫止痒的药物。 二、湿浊蕴结 表现为带下量或多或少,色白或淡黄,脘腹部胀满,外阴瘙痒,坐卧不安,心烦失眠,舌苔薄白腻等。选用利湿,杀虫止痒药...
带下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分为脾虚证、肾阳虚证、阴虚夹湿证等,需要根据具体证型治疗。
带下病可分为湿热下注型、肾阳虚型、脾阳虚型。 一、湿热下注型 湿热蕴积于下,损伤任带二脉,故带下量多、色黄、粘稠、臭秽;湿热熏蒸,则胸闷心烦,口苦咽干;湿热内阻,则食欲较差。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止带。 二、肾阳虚型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化失常,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故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
带下病的辨证论治 带下病的治疗原则以健脾、升阳、除湿为主,辅以舒肝固肾;但是湿浊可以从阳化热而成湿热,也可以从阴化寒而成寒湿,所以要佐以清热除湿、清热解毒、散寒除湿等法。 带下病辨证主要根据带下量、色、质、气味,其次根据伴随症状及舌脉辨其寒热虚实如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多属脾阳虚;色...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带下明垃增多者称为带下过多;带下明显减少者称为带下过少。 (一)带下过多 (1)辨证论治 ⑴脾虚证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或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无臭;面色(白光)白或萎黄,四肢倦怠,脘胁不舒,纳少便溏,...
女性带下病在咱们中医辨证来看,一般是有两种情况,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辨证论治~#健康科普 #中医 #妇科 - 中医妇科名家 贺丰杰于2023061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179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白带、黄带、赤白带为常见。笔者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疗效满意。根据带下病的临床表现,分型为虚寒(脾肾阳虚)型、湿热(毒)型。治疗上以健脾除湿、温肾止带及清热解毒、利湿止带为基本治疗法则。
白带量特别多,中医辨证来帮你 #带下量多 #带下病 #关爱女性健康 #中医 #医学科普 - 刘颖于20240903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37.9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