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成果之所以远大于其他各国变法,与其说比吴起、李悝、申不害等同时代的法家学者更加高明,不如说秦国确实更有法家生存的土壤。法家就其源流来说,本就是儒家的分支,如吴起乃曾参门人,李悝就学于子夏,商鞅说秦,亦先言儒家之帝道、王道,不听,然后方言法家之道。帝道、王道、霸道三说,试探秦孝公是真...
想在有生之年干点事业的秦孝公一听到帝道和王道,很不耐烦,对商鞅很冷淡。后来商鞅只好第三次托那个太监见秦孝公,讲起了他的“霸道”,也就是后来彻底实行的驭民五术 “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 来实现强国,时间最短、见效最快……这个正中下怀,秦王一听眼睛就亮了,像打了鸡血似的对这个霸道很...
早在至少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就把不同的治国思想搞得清清楚楚。古人把治国之道区分为三种:帝道、王道和霸道。分别代表三派思想:道家、儒家和法家。帝道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的治国思想,王道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
言而总之,皇道和帝道是道家所提倡的,王道是儒家极力推崇的,而霸道则是法家所推行的。 纵观上下五千年,显而易见,道家、儒家和法家所主张的皇道、帝道、王道和霸道其实都不完美,也不可能完美,是先贤站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国情而提出的治国之道,其实各有优势和弊端,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 皇道和帝道,胜在能最大程...
吴军老师在《见识》中谈到职业中的帝道、王道、和霸道,来特别指职业生涯发展遇到了天花板的问题。一个人的职业能走多远,是由多方面原因决定的。有出生环境、教育背景、个人能力、机遇,还有社会经济大环境以及行业环境。尽管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但自身还是有一些可控的因素。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在自己身上能控制的点...
这一课列举了天下的四种治理模式,分别为帝道、王道、霸道和无道。 《老子》第十七章原文(通行本,中华书局2008版):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上和下的区别在有形和无形的边界。阳气...
第十七课:帝道、王道、霸道和无道 第十六课其实解答了人类的一个终极的问题:人往哪儿去?答案是万物殊途同归,都奔着回归本源这个一致的目标而去。为了能够到达这个目标,芸芸众生有两种模式可以选择,一种模式叫做长生模式,一种模式叫做繁殖模式。不过人之外的其他生物一般只能二选一而且天选不能自选,而人则可以自主选择...
对比我们现在的教育,同样存在着帝道、王道和霸道的三种理念。 因为我们太注重分数,所以就容易忽略掉孩子更长远的发展(帝道、王道),这也是秦孝公当年所面临的困境,为了抵御入侵、扩大地盘,就要先发展霸道。 正所谓考核体系不变,你让家长该怎么做? 但有些家长确实看到了其中的蹊跷,有些孩子在中学期间是绝对的学霸,但...
老子作为天师,他努力要重塑周王室,培养出得道的周天子。所以上一课讲过修道的七重境界之后,马上又由修道回到了天下治理。这一课列举了天下的四种治理模式,分别为帝道、王道、霸道和无道。 《老子》第十七章原文(通行本,中华书局2008版):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
颛顼、喾、尧、舜才被称作“帝”。换句话说,这些传说中的人物的治国方式,就是“帝道”,亦称“黄老”学说,核心则是师法造化。霸道,就是以法家,为核心的对内严刑峻法,对外军国主义。而王道,主要是儒家提出的,儒家要求君王对百姓实施“仁政”,让百姓“近悦远来”,这就叫作“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