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玻色子是弱相互作用玻色子的一部分 (任何玻色子)传递的相互作用有超光速的部分和不超光速的部分...
希格斯玻色子,因其神秘性质,被戏称为“上帝粒子”。它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长期以来是模型中未被证实的最后一块拼图。它的存在对于理解其他粒子为何具备质量至关重要。2011年12月1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宣布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初步证据。然而,经过更深入的分析...
因为并不是每个相互作用过程都要有规范玻色子参与。例如,一对正负电子对撞,可以通过希格斯粒子作为传播...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两位理论物理学家因“上帝粒子”研究获此殊荣比利时的弗朗索瓦·恩格勒与英国的彼得·希格斯因他们在1964年提出的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玻色子理论,共同赢得了这一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恩格勒与已故的罗伯特·布绕特在那一年合作提出了这个理论,而希格斯则独立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
希格斯玻色子的横向动量,即希格斯玻色子的动量,垂直于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质子束的方向越大,物理学家相信对来自重但不可见粒子的新物理过程敏感性就越大。希格斯玻色子衰变成一对底夸克(H→BB)是搜索生产率中此类偏差的理想搜索通道。由于希格斯玻色子最有可能衰变(约占所有希格斯玻色子衰变的58%),其较大的...
从理论上来讲,“希格斯场”会产生一种被称为“希格斯玻色子”的微观粒子,而在2013年的时候,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真的在实验中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彼得.希格斯提出的理论也因此而得到了证实。 除了给一些基本粒子赋予质量之外,“希格斯场”还与宇宙真空的能量状态密切相关,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希格斯玻...
早在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ATLAS和CMS实验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但它与其他粒子的耦合仍然是个谜。幸运的是,大型强子对撞机为测量希格斯玻色子耦合提供了许多窗口。产生希格斯玻色子的主要方式有四种:通过两个胶子粒子的融合(胶子融合,或ggF),通过弱矢量玻色子(VBF)的融合,或与W或Z玻色子(VH)或一个或多个顶夸克...
神秘的希格斯玻色子! 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自然界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划分为4种,即引力(重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决了重力问题之后,理论物理学家开始尝试建立统一的模型,以期解释通过后3种力相互作用的所有粒子,这就是标准模型。
玻色子是一切质量的来源,认为可产生万物,形成宇宙天体。玻色子能组物质,在引力作用下使之具有重量,这个过程是玻色子的独特功能。在玻色子的组物方面,就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玻色子组物后本身质量是减少了还是不变?玻色子质量减少了,在总体上来说质量没有变化,保持原有水平。玻色子质量没有变,还具有无穷的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