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就给了庚闻师。爱不释手啊!一天到晚听啊!当家师后来打电话说起,说播经机成了(庚闻师)命根子了。 庚闻师平时是负责大殿卫生,上山砍柴,做事很能干,身强力壮的。佛七后快三年了,也就是三四年前,庚闻师对当家师说:长生师,过五天我要死了(没读过书,说话就这样)。长生师懒得理。又过了两天,庚闻...
摄影师记录亚洲第一个生态博物馆20余载岁月变迁 4月20日,《梭戛故事:一个村庄的影像史》杨安迪纪实摄影展在贵州省博物馆开展,150多张影像作品记录了亚洲第一个生态博物馆——梭戛苗寨20余载的变迁。 梭戛位于贵州省六盘水,那里居住着的苗族被称为“箐苗”,因其头饰特点,又被称为“长角苗”。1993年,法国《费加罗...
三峡工程刚一启动时,想记录这一历史时刻的摄影师从四面八方赶来。等到热度过后,还愿意留下来记录移民生活的人少了,李风是其中之一。宜昌离三峡很近,他一边拍自己的家乡,一边拍离家的移民。他断断续续地记录着这些移民的生活,不愿意这些城镇风光就此消失。他曾见过被运回三峡的棺材,那是想落叶归根的老人,他...
人人都说搬迁是从固态到液态的进步性转变,可不知为何和,居民们总有种说不出的心酸。 当时的摄影界基本都是以拍景色为主的,无数摄影师镜头下的三峡都美得不可胜收,唯独李风把镜头转向了三峡移民。 他说:“我总觉得他们身上有一股力量,那...
1月4日,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下“日月同辉”的美景,画面美不胜收。(完)(杨木华 赵正银)摄影师记录大理“日月同辉”美景(1月4日摄)新华网发(杨木华 摄)摄影师记录大理“日月同辉”美景(1月4日摄)新华网发(杨木华 摄)摄影师记录大理“日月同辉”美景(1月4日摄)新华网发(杨木华 摄)摄影师记录...
自从1995年起,摄影师李风便一直用镜头记录着三峡一带的变迁和历史。时至今日,三峡大坝恢弘庞大,可这近130万背井离乡的三峡移民,虽看似渺小,却同样值得被所有人看见。在2008年,摄影师李风和朋友一起前往秭归。在峡江桃花盛放的季节里,他在郭家坝镇遇到一位正在搬家的移民,那便是刘敏华。当李风路过时,一抹...
据悉,本次摄影展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多姿多彩的马来西亚文化之窗”展出马来西亚多位摄影师作品,展现了马来西亚人民的日常生活。第二部分“初来华外国人镜头里的广州”由屡获殊荣的马来西亚摄影师Kamal Sellehuddin拍摄,展现他移居广州头两年的生活场景,其中蕴藏了不少广州市民日常生活的有趣瞬间。马来西亚驻广州总...
这组美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照片显示了蒙古苍茫壮美的景观,使人得以一窥中亚游牧民迷人的生活。摄影师哈米德•萨达尔•阿夫卡米记录了生活在蒙古的三个部落的生活——驯鹿的查坦族人、猎鹰的哈萨克族人和马背上的蒙古族人。这组照片是他20年来到中亚游历所拍摄的,题为“暗色天堂”。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是萨达尔•...
范玉磊告诉记者,自己因为是医院聘请的摄影师,才有机会进产房拍摄。“其实一开始我并不想去,毕竟男摄影师进产房,多有不便。其实这张照片是自己应邀给医院产科医生拍工作照片的时候顺便拍的,是自己职业生涯中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拍摄。还记得那是2019年的一个下午,到产房拍摄,正好医生的一个病人很快就要生了。在...
在坝区内生活了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居民们如今纷纷踏上迁徙之路,这也正是在这样的路途中,一些美好、令人动容的瞬间被一位名叫李风的摄影师记录了下来。三峡水电站的修建,将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和葛洲坝水电站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阶梯型水电站,能有效地利用两座水电站同时发电。曾经的移民经历,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