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肖一直过着隐居而隔绝的生活,就像他一再在书中所表达的那样,他赋予了沉默、孤独和距离以独特的价值。不和人面对面说话,布朗肖就采取尼采的方式,自己和自己热烈地谈话,一个孤独者和他的影子在说话。他常常在书中自问自答,自己和自己进行“无限的交谈”。布朗肖从不见人。对福柯来说,他也愿意保持着对...
批 评致布朗肖的信:论《黑暗托马》(伊曼纽尔·列维纳斯)作为语言的奇幻:论《亚米拿达》(让-保罗·萨特)关于莫里斯·布朗肖:论《至高者》(皮埃尔·克罗索夫斯基)白夜:论《死刑判决》(罗歇·拉波尔特)沉默与文学:论《在适当时刻》(乔治·巴塔耶)阅读笔记:论《那没有伴着我的一个》(米歇尔·布托...
布朗肖的思想有一个统领全局的核心问题,那就是文学的意义和可能性。他并不把文学理解为“经典”,换言之,文学并不是将一些伟大作品按照价值高低来安排等级次序。就像我们已经指出的,在布朗肖的作品里我们找不到细致的文本解读,即便是当他以比较传统的方式来研究某位作者时,情况也是如此。因此,对于布朗肖而言,文学触...
这一追忆见于《不可言明的共同体》,而也是在此书中,布朗肖书写了夏洛内(Charonne)地铁站的哀悼:人们通过与先于他们死去者(死于警察暴力的示威者)的隐秘的契约而聚集,他们不拘立场地站在一起,成为“不再能在此在场者的延伸”[37]...
莫里斯·布朗肖全部作品:布朗肖作品集:黑暗托马,无尽的谈话,文学空间 (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灾异的书写,死刑判决,等待,遗忘,最后的言者,未来之书,不可言明的共通体,那没有伴着我的一个
摘要:布朗肖在《文学空间》中对艺术作品的讨论借鉴了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跟随海德格尔,布朗肖认为,艺术作品既是器具之有用性的丧失,也是物性元素的显现。同时,布朗肖把艺术作品的运作描述为澄明与晦暗的对抗,并赋予了晦暗更根本的地位。...
莫里斯·布朗肖,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1907年生于索恩-卢瓦尔,2003年逝世于巴黎。布朗肖一生行事低调,中年后不接受采访与摄影,但他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整个法国当代思想界,对法国许多大知识分子和大作家如乔治‧巴塔耶、列维纳斯、萨特、福柯、罗兰‧巴特、德里达等都影响深远。
一直以来,莫里斯布朗肖被认为是法国现代思想的一个轴心,又或者说双重中心的人物。说到法国现代思想,人们常常将其想象为由德里达和德勒兹这两大中心构成的一个椭圆领域,但这两个中心也许原本就是从布朗肖这一单一的中心分裂出去的。假如我们将布朗肖看做是一个思考“他者”的哲学家(不管是间接地还是直接地),那么一方...
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Blanchot),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1907年生于索恩—卢瓦尔,2003年逝世于巴黎。布朗肖的写作始终围绕着同一个问题:文学如何可能,以及文学向我们的思想与行动所提出的潜在要求。他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代法国思想家。 塞壬,似乎她们确曾歌唱,但她们以一种不令人满意的方式歌唱,那种方式仅仅暗示了歌声的...
莫里斯·布朗肖(1907年9月22日,德芙洛兹,索恩-卢瓦尔——2003年2月20日),法国作家,哲学家,文论家。其著作对后来的后结构主义理论家(如德里达)有巨大的影响。 王立秋试译自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Maurice_Blanchot Word 一,著作 Blanchot's work is not a coherent, all-encompassing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