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巴金写了许多怀念妻子萧珊的文章,亲朋好友宽慰巴金放萧珊安心离去,巴金固执地在文章中写下,死亡是萧珊生命的最后,然而绝不是生命的结局。 巴金和萧珊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让萧珊成为了巴金生命的一部分,巴金认为,萧珊的结局将与自己的结局连在一起。 在萧珊死后,巴金将妻子的骨灰放在枕边,日夜守护,旁人以为巴金...
书信往来间,两个相差13岁的人,灵魂开始共鸣。写着写着,萧珊的心意愈发坚定,她大胆地约巴金见面,在上海的一家咖啡馆里,两颗心的距离从未如此之近。这样的爱情谁能不羡慕?没有纠结,没有矫情,只有最纯粹的感情。萧珊的勇敢和执着,融化了巴金内心的顾虑,他们的爱情就这样破茧而出。1944年,巴金和萧珊终于...
巴金和萧姗,两个人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很有名,但是他们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不一定听过。后来巴金先生的小说,其中也有借鉴自己与后来夫人萧姗的事迹。 萧姗认识巴金的时候是十四岁,正是中学生,那时候还不叫萧姗,叫陈运珍。这个名字听起来确实十分普通,就像隔壁邻居家的女孩一样。那时候的陈运珍在宿舍里边排行老三,后来...
早上看了巴金和萧珊的爱情故事,很受感动。 巴金大萧珊13岁,1934年,17岁的萧珊在在杂志上看到巴金的文章给他写信,并附赠了一张照片,此后,两人经过了长达半年的笔谈。巴金慈爱细心,一心指导着萧珊。巴金心...
巴金和萧珊的爱情故事 作者:柯灵 1936年的大上海,年仅32岁的巴金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两方面已是声誉卓著,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家》,深深唤醒了青年一代。当时追求巴金的人很多,但他却没看上任何人。在给他写信的爱国学生中有一女生写给他的信最多,她笔迹娟秀,言词不多,落款总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这个女孩的...
28年相濡以沫巴金只爱萧珊 星园业主 2楼 萧珊送给巴金的第一张照片,1936年8月摄于上海。照片上的萧珊戴着一顶圆边遮阳帽,显得明眸皓齿,清丽可人。照片背后写着“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阿雯”。 “任它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爱情神话,在巴金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对于爱情,巴金十分执着,他曾这样说过...
(摘自《巴金和萧珊的爱情故事》) □爱情关键词 一个叫萧珊的女人在苍白的病房里闭上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从此一个叫巴金的男人站在生命里瞭望爱情。这个男人用他的文字擦亮了“巴金”这个名字,但在这里感动我们的,不是“巴金”二字覆盖的著作,而是巴金人生里至真至诚的爱。岁月飘摇,当一切都在颠簸中倾塌时,他们因...
如今的花溪公园“憩园”一楼已辟为“巴金纪念馆”,周边溪水潺潺,两岸树木郁郁葱葱,倒映水中,清新自然,宁静得仿佛远离尘世,我们似乎也找到了巴金和萧珊在战乱中难得的岁月静好。 秀美花溪,经典传奇,感谢您的收听,《花溪故事》,未完待续。 (花溪公园一角)
巴金和萧珊的爱情故事:28年相濡以沫 “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 28年相濡以沫巴金只爱萧珊 萧珊送给巴金的第一张照片,1936年8月摄于上海。照片上的萧珊戴...
读了巴金和萧珊的爱情故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他流泪,为她感动。“任它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爱情神话,在巴金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而在如今的速食爱情时代显得是那样可贵,爱情是美好的,是令人心动的,而她的美好不正体现在她的唯一上,随处可见的又怎么会刻骨铭心?你会懂得!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