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哲学里绕不过的话题,巴迪欧对爱情的定义是:爱情是一种冒险,始于邂逅和偶然相遇,这种相遇具有“事件”的本体论地位,无法依据世界的法则加以预计或者计算。巴迪欧认为爱情是两个人的相遇,打破了以前各自的同一性,并获得多样性的真理和目光。这种爱的相遇就构成了事件。爱情中的两个个体之间存在着绝对的...
这本书的扉页上引用了兰波的一句诗:“爱就是去不断地重新创造。”这句话让我回想起巴迪欧在书中对爱的解释:只有在爱情不被视为彼此间利益的交换,也不被看作是最终可获收益的长线投资时,这样的爱情才真正相信偶然。爱让我们在反复磨砺中体验到某种基本经验,这种经验即差异,从而让我们以差异的观点来体验世界。
虽然巴迪欧的观点和我的想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我还是忍不住要搬运一下他的书序言,毕竟这书里有些东西真是太棒了!巴迪欧在《爱的多重奏》这本书里,关注的不再是柏拉图《会饮篇》以来哲学家们对爱情的形而上学的探究,而是如何在这个黑暗时代从人身上的正面力量中找到一种美好的寄托。爱,在巴迪欧看来,是一种...
因为,在巴迪欧看来,爱情不是瞬间的激情,而是持续的构建,这种持续不仅仅是爱的持续,或者两个人始终相爱,还应该理解为,爱在生命中发明了另外一种不同的持续方式。 换句话说,仅仅把爱情理解为欲望,是不可持续的。 最后,巴迪欧还批判了另外一种常见的爱情观,把爱视为一种自我牺牲,把爱情视为对某种神圣观念的追求。
当然这是一个故事,但其实体现了柏拉图的爱情观,爱情不是一种肉体满足,而是一种精神追求,爱是对美的理念的追求,美的理念是一种真理,在古希腊。 柏拉图第一次把爱情和真理、爱情和智慧结合起来。 这种理念对法国哲学家巴迪欧产生了影响,巴迪欧也认为,爱情是通向真理的步骤。
在拉康看来,爱情无疑是一种误认:我们爱上的并不是恋人本身,而是隐藏在恋人之中而又超出恋人之外的实在界剩余,即作为欲望-客体的对象a,而恋人自身仅仅是空洞的能指的集合。陷入爱河是一个超验的过程,是奇迹的降临,或者说是陷入纯粹意识形态幻象的过程。爱情的超验性不仅体现在其发生学层面上——爱情的诞生是超越经验...
🌿 巴迪欧真是个爱情的积极建构者,尤其是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他鼓励我们从人性的光明面寻找希望。当你对爱和忠诚感到怀疑时,不妨再读一读巴迪欧,或者齐泽克的巴迪欧。🍑 巴迪欧认为,爱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相遇。相遇只是消除了最初的障碍,如果将爱理解为相遇,那就扭曲了爱的本质。🍑 爱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建...
📚 探索爱情的真谛,法国哲学家巴迪欧的《爱的多重奏》是男女恋爱的必读书籍。这本书从政治的角度诠释了爱的意义,将爱视为“共产主义”的最小单位。💡 书中指出,情敌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于自身的自私自利。婚姻的目的不是为了强化社会关系,而是为了实现其本真的使命。📖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是一位法国...
巴迪欧就是在这里引入了“忠诚”的概念。忠诚不仅仅是两个人承诺不发生性关系,而是将爱情作为一种事件来忠诚,这样事件就不会徒劳地发生,然后消失。换句话说,忠诚是使事件永久化的实践,赋予爱的事件永恒的属性。 因此,巴迪欧的关键论点是,爱的宣言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当时的庄严誓言。爱情的宣言是长期的、分散的...
巴迪欧的爱情观第1集:爱情的本质是什么?看看哲学家如何思考爱情?。抖音视频-记录美好生活的视频平台,来抖音,观看小播讲哲学的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