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巴县的铜罐驿斗石塔村是中国共产党四川省一大的会址,老巴县二府衙是中共重庆地执委的诞生地。老巴县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刘伯承、聂荣臻、朱德、陈毅、董必武、叶剑英等战斗过的地方,也是杨闇公、傅烈、刘愿庵、穆青、江竹筠等无数革命先烈血洒沃土,英雄...
非正式建制,1965年建区时以大渡口为区名)、建胜乡(今大渡口区建成区)、人和镇(今九龙坡区华岩镇)区域划入市区,其中,县治马王坪随屏都镇划归重庆市第四区(1955年改为九龙坡区,包括今九龙坡、大渡口区建成区),巴县政府又暂驻南泉。
提到巴县,就不得不翻开清代巴县知县王尔鉴编修的乾隆《巴县志》。这部极具权威的重庆地方志书,将清乾隆之前的巴县建置沿革做比较详细的梳理。在乾隆《巴县志·卷一》沿革部分,清楚的写到“武成三年改巴县,废枳垫江二县入焉”。也就是说在北周武成三年,公元561年,重庆开始称巴县。地名儿却实打实沿用了一千四百...
巴县是旧县名,现在是重庆市巴南区。以下是对巴县的详细介绍: 一、位置与行政区域 地理位置:地处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南部,位于东经105°14~106°59,北纬29°8~29°46。东与重庆市涪陵区、南川区接壤,南与綦江县、江津区毗邻,西与九龙坡区、大渡口区隔江相望,北与南岸区相接。 行政区域:原为重庆府的附郭县,...
巴县1中所在地:铜罐驿 所辖乡镇:白沙沱、元明、长石、陶家、跳蹬 第二区 区公所所在地:白市驿 巴县2中所在地:含谷 所辖乡镇:含谷、金风、走马、巴福、石板、松岭、黄金 第三区 区公所所在地:虎溪 巴县3中所在地:虎溪 所辖乡镇:陈家桥、西永、曾家、土主、新店子、玉屏 第四区 区公所所在地:青木关 巴县...
历史地名> 巴县 ①北周武成二年(560)改垫江县置,为巴郡及楚州治。治所即今四川重庆市。《元和志》卷33巴县:“阆、白二水东南流,曲折如巴字,故谓之巴,因以为名。”隋开皇初为渝州治,大业三年(607)为巴郡治。唐武德元年(618)为渝州治,天宝元年(742)为南平郡治,乾元元年(758)复为渝州治。北宋崇宁元年(110...
📜巴县,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6年建立的巴郡郡治江州县。🏛️北周武成三年(561年),巴县正式设立,属于楚州巴郡,州郡县驻地都在今重庆渝中区。📜从561年创建到1994年消失,巴县存世了整整1433年。🌍巴县不仅是楚州巴郡、渝州、恭州、重庆府的母县,其建立之初的范围也极为广阔,包括...
📜 探秘重庆与巴县的千年渊源 🔍 中国唯一以“巴”命名的县——巴县,承载着超过两千年的悠久历史。这里不仅是重庆的前身,更是重庆府的核心所在。📅 追溯到南宋时期,恭州重庆府的州府路治就设在了巴县。自此,巴县与重庆的历史便紧密相连,讲巴县的故事,就是讲重庆的故事,反之亦然。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改江州县为垫江县,北周武成三年(561年)又改垫江县为巴县,并废枳县入于巴县,属楚州巴郡。 清王尔鉴编纂的《乾隆巴县志》记载:“后周改巴城县嗣巴县”。 县以“巴”名,只因为这里是巴人立国之地,古为巴国都城,秦汉时为巴郡治所。改为巴县,实则是文化的一脉相承。
巴县衙门旧址在望龙门旁,坐北朝南,为穿斗排架房,宽13.2米,深16.4米,高9.2米,面积230平方米。其特色为三坡六铺水屋顶,雕花枋、撑拱等精美,国内仅此一例。昔日巴县衙门外的街道称衙门口街,背靠山坡接左营街与人民公园。衙门撤后,周边街巷增多,统称巴县衙门街及一、二、三巷。文革时合并为解放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