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石涛接受英武殿大学士李天馥和庐州知府张见阳的邀请,从扬州经芜湖前往合肥。在稻香楼小住期间,他为友人绘制了《江村销夏图》,并在画中题诗,描绘了水郭江村的夏日景象。之后,石涛乘船返回扬州,途中经过巢湖时遭遇了风浪。船只在中庙湾(今船塘东南、白衣庵西)因风浪太大而无法前行,于是他上...
石涛绘画不拘成法,创作自由酣畅,力矫当时摹古之风。所画山水构图新奇,笔墨雄健,气势豪壮沉郁,风格独特。 巢湖图是石涛山水画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描绘巢湖风光的优秀画作。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石涛应工部尚书李天馥、合肥太守张纯修之邀从扬州至合肥聚游。其间三人诗画唱和,相交默契,数月后石涛婉拒李、张...
清代大画家石涛(1642~1708)于康熙三十三年(1695)5月,接受当时武英殿大学士李天馥和庐州太守张见阳的邀请,曾有难忘的庐州(合肥)之游。他在合肥住稻香楼,逗留和畅游周边名胜一月有余后,经南淝河入巢湖,准备由巢湖入长江沿水路返回扬州。谁知船行巢湖,大风骤起...
《巢湖图》是清代初期“画僧”石涛在游湖后创作的作品,现藏于天津博物馆。这幅画以较小的尺幅,展现了巢湖“八百里湖天”的壮阔气势,堪称画史上的佳作。图中下部描绘了湖浪翻涌的场景,帆船在港内避风,岸边良田绵延,阡陌纵横,村舍整齐。中部湖天相接,白浪漫卷,与升腾的水雾融为一体,映衬得临湖高阁宛如水中仙境...
【#中华名画欣赏# 《巢湖图》(石涛)】 《巢湖图》是清初“画僧”石涛游湖后所绘。图中下部湖浪翻涌,有帆船泊于港内避风,岸上良田绵延,阡陌纵横,村舍整肃;中部湖天相接,漫卷的白浪绵延不断,与升腾的水雾融为一体,映衬得临湖高阁宛若水中仙境;上部是画家题写的三则跋文,记述了作画因缘。全图以较小的尺幅,营...
一幅画图半生缘 ——董曙光和石涛《巢湖图》合 肥|方 晗 石涛画像 那天去董曙光府上,他的画案上堆满了书籍,他正在查找什么,我问他:"又在找石涛吗?"他笑笑说:"找张见阳,他是石涛《巢湖图》的受赠者,一位了不得的人物。他在北京与石涛同游八里庄赏杏花,一见如故,结下深厚友谊。他任庐州太守时,...
石涛的《巢湖图》作品,既是艺术的永恒,又是记事的瞬间。 艺术的永恒,《巢湖图》永远留下了当时的巢湖风貌,并且有山有水有诗;记事的瞬间,就是画面上真实地展现了白衣庵、湖湾与农田和几棵树。先说说白衣庵,白衣庵也是佛缘之地,石涛画的白衣庵房子与现在房子变化不大,还是那几幢房子。画中白衣庵前的小柳树,几...
石涛的《巢湖图》是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的代表作之一。 画面描绘了巢湖东北岸的太姥庙(中庙)周边的景致,包括湖浪翻涌、帆船泊于港内避风、良田绵延、阡陌纵横、村舍整肃等。画中还有白衣庵和中庙凤凰阁等建筑物,以及停泊在湖中的船只和人物。 石涛在《巢湖图》中创新了“渔网皴”画法,用巢湖渔妇织渔网的场景来描绘...
《巢湖图》是一幅凝聚着石涛深厚艺术功力和中国山水画艺术精髓的作品,其所传递的艺术情感和审美意境,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和人文精神。 ●○《巢湖图》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