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代表阮籍和嵇康 阮籍出生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嵇康比阮籍小十四岁。嵇康不仅为人正直、才华出众,并且相貌堂堂,是当时公认的美男子,《世说新语·容止》中说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他们在曹魏政权相对稳定的时期度过少年和青年时代,也都与曹魏王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过,当他们分别跨入青、壮年...
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司马昭对他的子民有着天生的控制欲。一旦有人脱离他的掌控,他就绝不能让其继续存在。显然,在与帝王的周旋中,嵇康没有任何优势,也没有阮籍那种佯装狂放的“障眼法”。最终,他因坚守节操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因此,许多后代人以这件事来衡量阮籍和嵇康的人格,认为阮籍在气节上稍逊一筹。
嵇康与阮籍是一见如故的好朋友,他们都不慕权贵,都不在乎礼法的约束,追求更高的生活意境。阮籍比嵇康年长,两人之间形成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不仅体现在文学上的共鸣,更在于生活中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嵇康与阮籍都崇奉老庄之学,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共同倡导玄学新风。他们在曹魏政权相对...
可以看出,嵇康到死都认为,山涛是他的挚友。他所谓与山涛的“绝交”,实际上另有深意。而山涛也没有辜负嵇康的期望,将嵇绍培养成才。嵇康离世后,竹林七贤的另一位领袖阮籍深感悲痛,他在《滕王阁序》中写道:“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常常乘车漫无目的地行走,走到路的尽头就痛哭失声。在嵇康死后的一年...
山涛和嵇康、阮籍一见如故,成了挚友。山涛的妻子起疑心,觉得他们三个男人的交往很不正常。山涛就解释自己只愿意跟他们做朋友。他妻子疑心更重了,就要求丈夫把他们带到家里来给自己也看看。不过,妻子要求见丈夫的男性朋友,这于礼法有悖,山涛之妻于是引用了一个典故: 春秋年间,晋公子重耳在狐偃和赵衰的追随下...
阮籍与嵇康 文/何殇 在司马氏统治的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社会动荡不安,战争从没有停止过。民不聊生,家破人亡的现象比比皆是。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无度。出身名门的大家也都胆战心惊,即便身份高贵,才识渊博,也难以免灾。 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很多人都选择了隐居避世、寄情山水。山阳县(今...
据说,阮籍的母亲去世后,他的好友嵇喜来吊唁。然而,阮籍却认为嵇喜这个人过于世俗,不够真诚,于是就用白眼相待。嵇喜见状,心中不悦,但也不好发作。后来,嵇喜的弟弟嵇康也前来吊唁。阮籍见嵇康风度翩翩,才情出众,便立刻改用青眼相待,表现出极大的敬意和欢迎。这一事件被后人广为流传,成为了阮籍性格孤傲、不拘小节的...
嵇康的离世,对阮籍和其他竹林七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以各自的方式继续抗争。三、阮籍之哭:内心苦闷与反抗意识的流露 阮籍在嵇康死后,深感世事无常,内心充满了苦闷与绝望。他常借酒消愁,以诗文表达内心的情感。阮籍的哭,既是对嵇康之死的悲痛,也是对那个时代污浊世界的控诉。他的哭声...
他们是在放飞自我。他们并不是不知道酒和“五石散”不能多吃,但他们需要麻醉自己。说起来 ,这七个人性格不同,而且出身也不一致。嵇康是正宗的皇亲国戚 ,他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公主。阮籍的父亲阮瑀是曹操的同窗,阮咸则是阮籍的侄子。王戎出自琅琊王氏,东晋时期的王导、王敦都是他的族弟。山涛...
阮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一直被人们视为文学经典。 嵇康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他的音乐造诣同样被后人推崇。虽 然他们的工作不同,但是他们却是好朋友。 据《三国志》记载,阮籍和嵇康第一次见面是在嵇康的家里。当时阮 籍正在嵇康家的门前过路,被嵇康的父亲嵇喜邀请进去。嵇喜知道阮 籍是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