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七位名士的合称,他们因常在竹林之下聚会饮酒、清谈诗文、评议时政而得名。这七人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他们大多出身名门望族,却选择了一条超脱世俗、追求个性与自由的道路。竹林七贤的言行举止、文学创作乃至生活方式,都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向往的典范。 竹林七贤...
后来,嵇康和阮籍一起来看山涛,妻子就劝山涛留他们在家里住,准备了美味佳肴,盛情款待。等晚上,给墙上弄了个洞,偷看他们,结果,看一眼没看清,看两眼没看够,一下子看了一晚上,一直看到天亮了。也不知道是看嵇康、阮籍洗澡,还是睡觉,或者三人清谈?只是,嵇康和阮籍、山涛都是学问达人,不知道山涛的妻子是...
竹林七贤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至于竹林七贤的名号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竹林七贤,这个问题在此不讨论了,有兴趣的可以搜索看一下陈寅恪先生的相关论文。在此只诉说一下我心中的这七位“贤人”。嵇康:一曲广陵散,曲罢斯人去 嵇康(224年—263年),字叔夜。西晋建国于公元266年...
当初,山涛结识阮籍、嵇康,在性格上有一定的互补性。 山涛的妻子暗中观察嵇、阮二人,将自己的丈夫与他俩做比较,自有判断,曾对丈夫说:“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世说新语·贤媛》第11则)换言之,在山涛妻子看来,论才华和韵致,丈夫不如嵇、阮;可就见识与气度而言,丈夫或略有所长,正好与之结交...
25王戎不取道旁李“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晋时期七位名士的合称。 他们是嵇康、次贝 山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由于他们曾集于山阳(今河南焦作东)竹林之下饮酒纵歌,故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他们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
《汉魏六朝散文·刘义庆·山涛与嵇康、阮籍》原文鉴赏 山公与嵇、阮一面1,契若金兰2。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负羁之妻曰亦亲观狐、赵3,意欲窥之,可乎?”他日,二人来,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视之4,达旦忘返。公入曰:“二人何如?”...
【解析】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
山涛不仅仅自己热情好客,而且还乐意跟夫人宣传自己的朋友圈,告诉自己的夫人,自己所见识到的人情世故。当初山涛和阮籍和嵇康相识后,发现彼此间有种惺惺相惜,英雄相见恨晚的感觉。山涛便把自己见识到阮籍和嵇康才识非凡的经历回家分享给了自己的夫人。山涛夫人好奇阮籍和嵇康是何等非凡的人物。山涛的夫人听到自己的...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
阮籍、嵇康来山涛家做客,留下来过夜。韩氏也就从墙洞里看他们两个。山涛问韩氏:“你觉得这两个是什么样的人?”韩氏很坦白:“你的才华、情致都比人家差远了,只能靠见识、气度和他们结交罢了。”山涛倒也很淡定:“他们也常常认为我过人的地方,就是气度。”O《世说》俗谈:山涛的“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