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诫》嵇康 【原文】人无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所欲准行。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於必济。【译文】一个人活着却心无所向,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人。但凡君子在确认心之所向,并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时,都会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首先,你需要...
家诫 【这是嵇康留给儿子嵇绍的家训。嵇康被杀时,嵇绍只有十岁,后由山涛抚养长大。 鲁迅:“他在《家诫》中教他的儿子做人要小心,还有一条一条的教训。……嵇康是那样高傲的人,而他教子就要他这样庸碌。因此我们知道,嵇康自己对于他自己的举动也是不满足的。……这是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行为,...
嵇康,字叔夜,是三国时期曹魏末年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被后世誉为“竹林七贤”之一。 《家诫》是嵇康在临终前写给儿子嵇绍的一封书信。 据史料记载,嵇康因遭谗言所害,被司马昭政权迫害,最终在公元262年被处死。 在狱中,嵇康写下了...
通过以上对于嵇康《家诫》的通篇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整篇家书观点鲜明、善恶分明、崇信弃伪、重义轻利、立德慎言,以坦荡、自然的语气来阐述道理,陈言务去,明白直率,如行云流水,语气贯通,于亲切中见严谨,于智慧中明原则。(中国纪检监察报)
嵇康 家诫 全文 嵇康家诫全文 嵇康《家诫》全文收录于《嵇中散集》,原文以骈散结合的行文风格写成,内容围绕修身齐家之道展开。作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代表人物之一,其家训思想融合儒道两家理念,既强调谨言慎行的处世准则,又主张保持独立人格。文中“立身自当清远”等核心语句,既是对子嗣的训诫,亦折射出魏晋名士在...
嵇康家诫原文及译文 小朋友,嵇康的《家诫》原文和译文可是有点深奥呢!嵇康是古代的一位很厉害的人物。他写的《家诫》,就像是给家人的一份特别重要的信。原文里呀,有好多复杂的字句。比如说“人无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所欲准行,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
千万不要喝到大醉,无法自控。由此可见,嵇康作为一位父亲,对儿子嵇绍深沉的爱与关怀,这种爱与关怀体现在他临刑前所写的《家诫》中。这份遗嘱不仅是对儿子未来的担忧与期望,更是嵇康深沉父爱的体现。他深知人世艰辛、世道险恶,因此不愿让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希望他能过上平安、稳定的生活。
嵇康《家诫》原文及译文.pdf,嵇康《家诫》原文及译文 《家诫》是嵇康在生命尽头写给子孙的“生存指南”,字里行间交织着乱世 文人的悲怆与智慧。它既是对魏晋黑暗政治的无声控诉,也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思想的隐秘延续,堪称中国士大夫精神史上的一曲双重变奏。 鲁迅评:
嵇康家诫原文及译文 嵇康 吾之《家诫》,实乃吾对子女之殷切期望与教诲也。吾虽好老庄之道,然于家事,亦不敢稍有懈怠。且容吾略述其文,并附以浅解。 原文如下: “人无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所欲准行,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必济。” 译文大意:...
嵇康《家诫》原文翻译 嵇康是很傲慢的,但看他写做给儿子的《家诫》,就觉得宛若两人。嵇康被杀时,其子方十岁,算来当他做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儿子未满十岁。他在《家诫》中教他的儿子做人要小心,还列举了一条一条的教训。如,有一条是说宴饮时候有人争论,你可立刻走开,免得在旁批评,因为两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