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时空 作者 在初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最近上海博物馆重磅推出“何以中国”第二期——“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6月20日-10月8日),本展接续了2022年“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的规模与旨趣,用文物叙说中华文明史前漫天星斗、灿若星辰的起源故事。玉琮...
举办“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开篇之作“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之后,上海博物馆于6月20日重磅推出该系列的第二展 “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展览聚焦距今5800年到4300年的长江下游地区,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第一个文明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以考古实证五千多年中华文明...
6月19日,上海博物馆的新展“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开展,展览聚焦距今5800年到4300年的长江下游地区,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文明第一个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以考古实证5000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石猪。这是继去年成功举办“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开篇之作“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
崧泽文化的时间与两河乌鲁克文化以及古埃及涅迦达文化大概相同,“崧泽-良渚”文明的发现,在世界古代文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展览汇聚了 19 家博物馆、考古机构,358 件组珍贵文物,90%以上为珍贵文物,1/3 首次亮相最新考古展。此次,崧泽·良渚文明最重要的五个遗址(东山村、凌家滩、反山、福泉山、寺墩)中的...
6月19日在特展上拍摄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重达88公斤的石猪。6月19日,参观者走进“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展厅。6月19日在特展上拍摄的浙江海盐西塘桥采集的三足鸟形陶盉。6月19日在特展上拍摄的浙江余杭瑶山遗址出土的玉牌饰。6月19日,来宾在拍摄展出的浙江余杭反山遗址16号墓出土的透雕...
最近上海博物馆重磅推出“何以中国”第二期——“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6 月 20 日-10 月 8 日),接续了 2022 年“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的规模与旨趣,用文物叙说中华文明史前漫天星斗、灿若星辰的起源故事。 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 ...
文博时空 作者 在初“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最近上海博物馆重磅推出“何以中国”第二期——“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6月20日-10月8日),本展接续了2022年“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的规模与旨趣,用文物叙说中华文明史前漫天星斗、灿若星辰的起源故事。
2023年6月20日-10月8日,“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展览。 图三:刻符陶器盖 良渚文化 图四:玉琮 良渚文化 图五:分体石犁 良渚文化 图六:鹿钺纹陶尊 良渚文化 图七:人首陶瓶 崧泽文化 图八:双层镂孔花瓣足陶壶 崧泽文化 ...
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系列展览继续探索上海滩的深厚历史,带你回到五千年前的崧泽和良渚文化,揭秘上海的前身并非简单的东方小渔村。2️⃣ 💎 玉器文化的璀璨:良渚文明的玉器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玉器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现了古代国家管理的复杂性和宗教信仰的深厚底蕴。
6月19日,上海博物馆重磅推出“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聚焦距今5800年到4300年的长江下游地区,以考古实证5000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放眼世界,良渚文明与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等基本处于同一时期和同一纬度,有着相近的文明化进程。良渚文明的发现,定位了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的时间坐标,突破了近代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