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①上亭壁 (宋)寇准 岸阔樯②稀波渺茫,独凭危槛③思何长! 萧萧④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注释】①河:黄河。②樯:指船。③危槛:高高的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译文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
其三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注】《书河上亭壁》为四首构成的组诗,作者于宋真宗咸平元年谪镇河阳时所作。 1.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写春天之景,“惹”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堤草蕴含的勃勃生机...
古诗二首《书河上亭壁》宋.寇准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倪云林画》明·卞同云开见山高,木落知风劲。亭下不逢人,斜阳淡秋影。 ✍️️✍️️✍️️ 窦迎林书法 粉丝6573获赞51.7万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 8.“独凭危槛思何长”,诗人可能想到了些什么?(5分) 答:___ 9.“一半秋山带夕阳”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技法?这样写有何妙用?(6分) 答:___温馨提示:多一点细心,少一点后悔!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怎样奇妙的画面?3.全诗以景写情,隐隐传达出诗人情感上的挣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1.秋日暮色中,诗人独自上高楼,凭栏俯瞰:河面上烟波浩淼,船只...
书河上亭壁 寇准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知背景】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性刚毅倔强,胸襟豁达。这首诗是作者被贬河阳之时所写。(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05 《书河上亭壁》 ——宋·寇准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06 《湖州歌·其六》 ——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知背景】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性刚毅倔强,胸襟豁达。这首诗是作者被贬河阳之时所写。 (1)【绘画面】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展现的画面。
书河上亭壁【宋】寇准..书河上亭壁【宋】寇准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 ,一半秋山带夕阳。诗构出一个令人愁怨的气氛,描写出令人愁怨的场景,隐括诗人的心情,诗境诗意都得到了全面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