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台湾导演杨德昌1991年的作品。本片获1991年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判团大奖及影评人大奖,法国三大洲影展最佳导演奖,新加坡影展最佳导演奖,台湾第28届金马奖最佳影片奖,第36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杨德昌,广东梅县人。1969年毕业于台北交大控制工程系,... (展开) ...
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改编于上世纪震惊台湾全岛的史上首例青少年杀人案。牯岭街上,导演杨德昌的初中校友茅武连砍了自己女朋友七刀,致使其当场死亡,他还狂喊着你站起来呀,这个少年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智,现场血腥惨烈,惨不忍睹。30年后的1991年,杨德昌用了237分钟呈现了一个少年如何一步步对这个世界逐...
在影评人梅雪风看来,中国电影中,最具史诗感三部电影,分别是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还有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在杨德昌的所有电影中,这是一部最特别的存在,关于它的特别之处,以下,是梅雪风细致、深入的分析与评述—— 文|梅雪风 图|《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除特殊标注外) ...
1961年,牯岭街上,杨德昌17岁的校友茅武当街连刺女友刘敏7刀,致其死亡,成为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的第一桩未成年人凶杀案,引起巨大轰动。30年后,杨德昌将这件近在咫尺的凶案搬上荧幕,即伟大的——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我很少用极限词去评价一部电影,因为极限意味着不客观。但在我有限的拉片中,华语电影有两部史...
随着“台湾新电影”浪潮的兴起,杨德昌决定把茅武杀人案改编成电影,片名就叫《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杨德昌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近距离旁观者,他能够站在一个与吃瓜群众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件。 事实证明,他不仅眼光尖锐,而且心系社会。在杀人案的基础线索上,他还高度还原了20世纪60年代初台湾人民真实的生活...
1961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始末 上世纪60年代,国民党刚进入台湾那段岁月,台湾1961年一则震撼全国的未成年杀人新闻事件,影响了未成年杀人事件的立法,成就了一部伟大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小四是建中夜间部的学生,性格有些孤僻,虽然也做些离经叛道的事,但是与喜欢四处打架的不良少年们还是有着本质的差别...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导演杨德昌与刘敏,茅武是建国中学同届同学,不知是否相识。)1960年3月28日,刘敏和茅武在东公车上结识。5月1日刘敏在第一节课下课休息时走过走廊给茅武递了一张纸条,上书“我爱你”,此后二人开始约会。彼时刘敏有就读乔治中学的男友张毅强,与茅武成为情侣后,刘敏与茅武约定谁变心就下...
事件原型 1961年6月15日夜间,还处于戒严时期的台湾,牯岭街5巷10号后门,一名身着童军服的女学生被杀,凶杀现场,一名少年抱着女学生的尸体不放,自称是她哥哥,而后刑警陈汉英再次问起,少年改口「是哥哥,也可说是未婚夫」。少年名茂武(16岁,浙江人),少女名刘敏(15岁,山东人)。少女刘敏最终身中七刀而亡,被退学...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主角小四的原型是建国中学初中夜间部的退学生茅武。茅武在1961年杀了他交往一年多的女友刘敏,震撼了整个社会。杨德昌这时是建中日间部的学生,但早前他也读过夜间部,跟茅武是同级不同班的同学,两人又同样是在台湾出生,在儿童时期就因为战乱来台的外省新移民,这件事情对青少年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