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杂戏,也称“铙鼓杂戏”。因为演唱不配丝弦,仅以锣鼓伴奏而取名。流行于垣曲、万荣、临猗等地。 锣鼓杂戏,相传过去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庙会时,临猗县村镇锣鼓杂戏班都要在县城登台演出。而临猗县的新庄、上里、高家垛三个村的锣鼓杂戏班还相互轮流到龙岩寺演出,已经成为习俗,所以,人们也叫锣鼓杂戏为“龙...
锣鼓杂戏的形成主要有两种传说:一说唐秦王李世民破刘武周于河东,驻军柏壁(今属新绛),作《破阵曲》,命军士百余人披甲执戟而舞,借以庆功,此为锣鼓杂戏的雏形;后马燧于唐贞元中(785——805)平定李怀光叛乱于猗氏,作《定难曲》,在军士中传唱,锣鼓杂戏于是形成。又有据锣鼓杂戏演出前先作“跑神马”、“摆道”...
锣鼓杂戏起源于何朝何代,戏剧界的研究者们,争论不一。一种论点:锣鼓杂戏是从民间祭祀神鬼的傩戏中衍化而来的;另一种说法:唐代佛教“变文”讲唱活动,是锣鼓杂戏的渊源,或称作“母本”; 也有一种传言:锣鼓杂戏系宋代“村落百戏” 之一,起源于搬演神怪故事《关公斩蚩尤》。众说纷纭,难以定论。据清康熙...
从宋金杂戏到元曲再到清戏,锣鼓杂戏这一民间艺术从未隔断过,它不仅对晋南蒲剧,而且对所有戏剧剧种都产生过影响,所以称其为戏剧史上的"活化石"。 锣鼓杂戏如起源于唐代的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即使起源于宋元交替时期,它也比昆曲700年的历史还早100年。从宋金杂戏到元曲再到清戏,锣鼓杂戏这一民间艺术从未...
锣鼓杂戏又称“铙鼓杂戏”和“龙岩杂戏”,是中国山西的传统地方剧种之一。合阳的跳戏是一脉相承的,关于它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根据唐代贞元二年临猗县龙岩寺石碑记载,龙岩寺内有杂戏,按照旧俗,每年正月,临猗县龙岩寺都要表演锣鼓杂戏拜神拜佛,所以锣鼓杂戏也叫“龙岩杂戏”,是一部以临猗、万荣为中心,包括...
在位于黄河边的山西临猗县古戏台上,王午村十几名村民化着戏妆、穿着戏服,正在演唱“锣鼓杂戏”《三英战吕布》。短短二三十分钟,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果农王佩峰(右一)在山西省临猗县古戏台上表演锣鼓杂戏(2023年3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学涛 摄 ...
锣鼓杂戏,又名铙鼓杂戏,因所操乐器为锣鼓而得名。长期以来,流传于山西的运城、临猗新绛、万荣、稷山、垣曲、夏县等地。其中临猗、万荣、运城,至今在民间还保留着这一剧种的演出活动。锣鼓杂戏,最初是一种用来酬神的民间艺术。据老艺人回忆,原猗氏(现临猗)县十里许,有一建筑宏伟的庙宇,称龙岩寺(毁于日寇),...
锣鼓杂戏也称“铙鼓杂戏”、“龙岩杂戏”,山西汉族地方戏曲之一。合阳的跳戏一脉相承。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据唐代贞元二年的临猗县龙岩寺石碑记载,有龙岩寺即有杂戏,按照旧俗,每逢正月,临猗县的龙岩寺都要演出锣鼓杂戏以敬神祀佛,故锣鼓杂戏又有“龙岩杂戏”之称。流传于以临猗、万荣为中心,包括运城、河津、稷...
古老的艺术,年迈的老艺人,单一的剧本,亘古不变的传授方式,锣鼓杂戏还能够传承多久?而山西作为中国戏曲之乡,种类繁多且名目复杂,当年与孙吉锣鼓杂戏一同进京演出的还有祁太秧歌、孝义碗碗腔、大同耍孩儿、河曲二人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剧目。面对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重申报,轻保护”“重红利,轻艺术本身”等...
山西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戏剧 灵丘罗罗腔 6402015-05 9 山西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戏剧 繁峙秧歌戏 6562015-05 10 山西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戏剧 朔州市赛戏 4742015-05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 1.7万 山西省导游词 by:导游考试通 1.2万 山西省考常识 by:一棵努力生长的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