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老家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的?那都是早年间戏班子给忽悠的!就说那燕王扫北吧 在河北省的农村,有这么个说法:自个儿的老祖宗是从山西洪洞县迁过来的。为啥这么讲呢?那是由于燕王扫北,把河北这地界的人差不多都给杀没了(相关故事这儿就不提了)。(可不只是河北有这说法,山东、河南、安徽、江苏...
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典故,这个故事讲述了明朝时期大槐树下的移民故事,承载了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这个典故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不仅反映了明朝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状况,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和传承性。一、典故的起源 洪洞县的大槐树老鸹窝移民典故起源于明朝初期。当时,...
目前可见的最早提及“大槐树”、老鹳窝的家谱,是修于1586年的江苏丰县刘家营刘氏族谱(现应为丰县师寨镇刘小营村),其中写道:“吾家世居山西洪洞县野鹳窝,世远代更,未易追数。元末大乱,我始祖考讳顺,偕始祖妣尹氏去山西洪洞,至丰壤,见其土沃俗美,于城北三十里许,相其地,遂止舍焉,名其村曰‘...
过去咱菏泽上年纪的人总爱对年轻人说:“咱是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底下的人。”为了证实这种说法,老人们总是让孩子们看小脚趾甲,说凡是过去从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底下迁来的,最小的那个脚趾甲都是两瓣的。 这一切,还须从元末明初说开去。自宋朝灭亡后,在一百多年的元朝统治中,统治者对农民的盘剥是异常残酷的。到...
于是,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了在移民群体中共同流传的故乡印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卢军所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县后,士兵得知是古大槐树处,云“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不但没抢掠,还纷纷将抢到的东西于大槐树下上供祭拜,并规定在洪洞县不得抢掠。原来卢军有...
为了改变这种人多地少促进经济的发展,洪武皇帝不得不要求人们大量移民,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徙。据《史记》记载:从洪武六年至永乐十五年的41年间,全国一共移民18次,其中从山西移民就有12次。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只是移民的聚集点。实际上移民并不是只有山西洪洞县的人,还有来自山西其他的地方。
娘哪里知道,我踏上旅途,去山西找亲爹讨说法、到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寻根。 之前,在生产队护麦的窝棚里,我的忘年交偏头爷,和俺娘不对劲,把我的身世讲给我听。 在水坑洗澡时,他指着我分叉的小脚趾甲说,谁的小脚趾甲两瓣瓣,谁就是大槐树底下的孩子。
在漫长的扩散过程中,人们把各种历史印象叠压成了洪洞槐树,解码出来就是:在那黄土高原的华山地区,有一个洪水滔滔的大湖,湖岸塬上人们住着窑洞,西来的鬼族文化很是发达,被当地原住民吸收和发扬光大,特别是耐旱耐寒的新疆槐树长得可好啦,是居家的地方哇(老鸹窝)。
清乾隆40年(1775) 宋氏族谱牒记:凡成武为山西洪洞老鸹窝人者,盖十不二三。据成武县1984年地名普查;全县明代从山西洪洞迁民建村631个,占全县自然村63.。3%。据山西古藉出版社《山西洪洞大槐树》 张青著2004年9月1日出版[58一59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