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解放军某营为争夺612高地,在24小时内发起7次冲锋。越军将中国援助的56式冲锋枪架在战壕里扫射,战士们回忆:“子弹打在红土坡上,整座山都在冒血雾。” 最惨烈的肉搏战发生在北坡阵地。三连指导员带着最后17名战士,用工兵铲与越军特工队搏斗。战后清理战场时,人们在这片200平米的区域找到83具缠斗...
在解放军的理论中,关于山地和高原战争的作战定义,对进攻和防御行动,以及在这一复杂地形中支持性行动的规划、训练和装备需求都有着重大影响。解放军西部战区下属部队主要负责山地和高原地区作战指挥训练,特别是第52和第53山地步兵旅和部署在青藏高原的第54机械化步兵旅,以及驻扎在某地的一个机械化步兵师。今年7月...
坦克这种兵器,最适合在广袤平坦的地形上作战,如平原、草原、沙漠等,而不适于在山区丛林中作战。因此,战争史上的山地丛林坦克战不多,或是在特殊条件下使用,并不唱主角。说起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山地丛林坦克战,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就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众所周知,对越自卫反击战发生于中越边境地区...
近期,央视曝光了一场令人震撼的解放军山地攻坚战演练活动。在此次演练中,解放军展现出精湛的战术水准,同时也透露出未来战争的崭新模式:机械化与智能化实现深度融合。伴随科技的飞速进步,以往传统的士兵冲锋画面,或许会被 “无人军团” 的高效协同作战所取代,战争的格局正经历着巨大的改变 。演练背景与场景还原 ...
在三十年战争以前,由于战斗队形纵深大、骑兵多、火器不完善和其他种种特点,利用险要的地形障碍还很不普遍,正式的山地防御,至少用正规军进行正式的山地防御几乎是不可能的。大约到战斗队形比较疏开和步兵及其火器占了主要地位时,人们才想到利用山岭和谷地。直到一百年以后,也就是到十八世纪中叶,山地防御的思想才发展到...
这里要指出,这些山地师里工兵和通信团特别受重视。因为要在高原山区作战特殊环境作战,没了工兵寸步难行,而通讯在这些人烟稀少的山区是绝对重要的。原本印度陆军只装备105毫米和130毫米重炮。但印度人还不放心,他们向美国下紧急订单买了M777型155毫米榴弹炮。为了打赢高原山地战争,印度人下了大本钱。他们请来了...
而山地战之所以难打,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包括空中力量和地面装甲等大部分现代化装备,在此都很难发挥作用,甚至还容易先被当成靶子给打了。这种情形下,多数时候,要想抢占据点,输送补给,只能靠人+轻武器的模式,更要倚仗大量畜力——毛驴和骡马。人驴之间,感情深厚 很说明问题的,就是21世纪美军的毛驴部队。
陈庄歼灭战,是抗日战争逐渐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我军在敌后鲁柏山区进行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山地歼灭战,也称陈庄大捷。1939年9月下旬,在贺龙、张宗逊亲自指挥下,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及晋察冀军区一部设伏于河北省灵寿县陈庄附近,对妄图以突然袭击摧毁我后方机关和学校、攻占陈庄并以此为据点,向我北岳根据地进行“秋季大扫荡...
陈庄歼灭战历时六天五夜,共击毙包括敌酋水原旅团长在内的敌伪军一千五百余名,缴获枪枝、弹药无数,是我军山地歼灭战的经典战例。歼灭战成功运用了陈庄袭扰战、横山岭包围战、东柏山阻击战、鲁柏山歼灭战等多种作战方式,使日军始终处在八路军的包围打击之中。陈庄歼灭战被誉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敌后“模范的歼灭战...
央视报道了震撼的解放军山地演习,展现了精湛战术,预示着战争形态的转变:机械化和智能化高度融合。科技进步下,以往的士兵冲锋可能被高效协同的无人化作战取代,战争面貌将彻底改观。复杂山地,演练场景逼真,模拟未来战场多样化挑战。解放军部队协同作战,先进装备和智能系统加持,作战效率和精准度显著提升。画面显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