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兴办屯田的目的是解决军食,为了多积粮谷而减轻屯田民的经常性的力役、兵役负担,总是有利的。 至于屯田民有无兵役负担,前已言及,兴办屯田的前提条件之一,即必需保障安全生产,因之在农闲时对屯田民进行军事训练,以便必要时能够自卫。当三国分争时,若指望屯田民完全脱离武装行动,也是不现实的。例如当建安...
清代除保留漕运屯田外,只在蒙古、新疆和西南苗疆设有若干屯田,屯田制度进入尾声。屯田是强制人们耕种官地。曹魏、元、明的屯田兵有特殊的军籍,世袭服役,地位比较卑下;汉、唐、宋的屯田兵只是编入军队的民户,身分与屯民及普通百姓无何差异 。剥削形式大体有3种 :①劳役地租。多是屯官给工具、种...
原因之二是曹魏的土地政策。曹魏搞的是屯田制,分为民屯和军屯。民屯本质上是一种农奴制,屯田民终身被束缚在屯田中,不能随意迁徙,没有任何自由,完全就是曹魏政权的农奴。并且屯田民还要无条件从事各种政府徭役,与工具人并无二致。可以这样说,民屯就是一个劳役集中营。 屯田制当然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政府财政...
期间邓艾还提出分化匈奴、预料吴国诸葛恪必将败亡等对策,至公元263年灭蜀之战时,邓艾已成长为曹魏的中流砥柱、重要将领。 邓艾十二三岁就被作为屯田民迁往汝南、颍川,虽然因为才学混了个看守稻草的小吏,但生活依然非常贫困。但他没有放弃希望,浑噩度日,而是始终坚持学习,不懈努力,终于等到了展露头角的机会。四十多...
邓艾:从屯田民到灭蜀英雄的传奇 邓艾,字士载,出生于义阳郡棘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杰出将领。他年少时家境贫寒,但自幼对军事充满热情,常勘察地形,展现出非凡的才略。后来,邓艾成为屯田民,并升任为管理屯田的下级官吏。因向太尉司马懿展现才略,被招入太尉府,从此踏上了辉煌的军事征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教材第96页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材料二为了让屯田民专心从事农业生产,曹操减轻了他们的徭役负担。许下屯田当年就 “得谷百万斛”
曹魏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每五十人为一屯,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意离开。这种民屯的农业经营模 式是 A. 宗族集体生产 B. 田庄规模生产 C. 个体农户耕作 D. 官府募民耕作 相关知识点: ...
“屯田客”用自己耕牛屯田收获的粮食,一半交公一半归己:用官牛屯田收获的粮食,六成归公四成留己。为了能使广大“屯客”安心生产,曹操在组织管理上,采取自愿的原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流民,使屯田制度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当时,除民屯外,还有军屯,二者性质相同,但军屯是以营为单位生产,每营配“...
一般来讲,所谓“屯田”,是指汉代利用士兵(戍卒)或农民(移民)垦种荒地生产粮食以供军需的措施。汉文帝时,西汉屯田即已开始。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南下,游骑迫近首都长安,为抵抗匈奴侵扰,文帝实施晁错提出的“移民实边”的建议,“上(汉文帝)从其言,募民徙...
屯田民基本是文盲,能识字断文的人很少,邓艾曾读过书,被推荐为典农都尉学士(相当于一个县级学士),取得了担任典农都尉手下官吏的资格,获奖立功后还有升迁的机会。这对于出身下层的人来说。算一条改换门庭寻求进身的门路。但现实并不丰满而是骨感,他是个结巴,自身形象欠佳。典农都尉认为这种人不适合干重要的工作,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