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地戏属于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屯堡人的其他文化现象(语言、服饰、建筑等),共同构成了600年历史的明清遗风和江南遗韵,引起海内外人士的关注。安顺地戏是研究戏剧发生学、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美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活材料。安顺屯堡人民以跳地戏的独特方式练习和传承武艺,对于他们而言,地戏不仅...
地戏介绍:屯堡地戏原始粗犷,对战争的反映栩栩如生,被誉为“戏剧活化石”。地戏俗称跳神,最早是由军傩戏演变过来的,起源于殷商时期,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戏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唱和舞,内容多以征战沙场忠君报国为题材,唱腔高亢悲凉,带着京剧先祖原始弋阳腔,激励屯堡后代报效国家。
地戏的主要表演形式是唱和舞。唱,是无乐器伴奏的说唱,不分行当,只有男女角色之分,没有男女声腔之分,由剧中角色边说边唱边交待剧情。其舞,实则为“打”,是表现战斗场面的对打格斗。所演的三十来部大书,是屯堡人喜爱的薛家将、杨家将、岳家将、狄家将、三国英雄、瓦岗好汉。内容单一,只有金戈铁马的征战...
介绍屯堡地戏文化现象作文 地戏又称“跳神”,是盛行于黔中屯堡地区的一种民间戏剧。跳神源于军傩,军傩是古代军队中用来作为出征祭典,振奋军威、恐吓敌人的一种傩仪。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文化,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史料中记载有那时专司傩仪的官吏叫“方相氏”。今天我们看到的被称为“...
“屯堡抬亭子”即“迎汪公”,又叫“迎神”“迎菩萨”,这一习俗主要分布于安顺市西秀区所辖七眼桥、大西桥一带的屯堡村寨。“抬亭子”当天,村民在汪公庙前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后,抬着“汪公”像在屯中巡游,道路两旁,屯堡人家摆上供品、点烛上香、燃放爆竹迎接。巡游队伍中,还有古装花车、腰鼓队、地戏队...
介绍屯堡地戏文化现象作文 独特的“屯堡文化”(X屯、X屯、X屯),是明朝初年朱元璋大规模屯X、移民、“征南”、“填南”的历史文化遗存,六百年来唯有贵州将屯堡文化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恪守着其世代传承的明朝文化和生活习俗,有许多村寨沿用着当年屯堡的名称,村民依旧遵循江南古老的风俗礼仪,虔诚...
屯堡地戏,又叫屯堡傩戏、跳神,是屯堡人文化娱乐的主要内容。现主要流传于贵州省长顺县马路乡。长顺县位于贵州省中部,马路乡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38公里。戏剧来历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巩固对云贵边疆的统治,分别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8年)两次派遣共30万大军“调北征南”。后来,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