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居民储蓄搬家 2024年8月居民储蓄存款月高达147万亿。 这次快速放量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网发达,信息传递效率高,形成共识的速度快,部分老百姓储蓄向股市搬家。 二、两融资金 2024年9月27日融资余额仅1.39万亿。处于过去3年低位。融资有加仓空间。 三、外资 高盛的数据,近期外资对中国股票的配置比例有所回升,但幅度不...
李超预计,2023年居民存款搬家,将分流至实体部门及资本市场,其中,部分“被动储蓄”将随疫情形势改善而逐步释放,主要体现为居民消费及购房活动的回暖;而“预防性储蓄”主要源自居民悲观预期及产业结构转型,因此,居民超额储蓄在无法大量进入消费、地产领域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将是核心外溢方向。 来源:第一财经...
储蓄“搬家”趋势不可逆转 储蓄“搬家”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必然现象,也是资本市场发展和壮大的结果。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积累,人民币储蓄存款自2003年9月末突破10万亿元大关之后,近年来持续攀升,居高不下的储蓄规模被比喻为“笼中老虎”。但伴随着2006年以来的股市复苏以及投资渠道拓宽,人民币储...
促进养老保险产品发展、提高保险资金直接融资功能、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近期,监管层“喊话”释放了多个信号。多家保险公司人士表示,未来居民储蓄可以变成各种保险产品和年金的形式,可以扩大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投保范围,交给专业机构来打理,让它变成市场的长期资金。 业内人士指出,在鼓励发展直接...
另一方面,储蓄也在“搬家”。我国居民现在不再像以前那样存储大量现金了,反而会拿出部分现金存到别处。在过去的五到十年中,储蓄“搬家”更多地趋向于银行理财产品。自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出现了理财“搬家”。原本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又重新配置到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以及近两年的牛市带来的股票和基金产品里...
截至2018年末,我国住户部门存款余额达71.6万亿元。合理引导居民储蓄“搬家”,将给资本市场带来相当规模的增量资金。就居民储蓄以长期资金方式进入股市而言,既可改善投资者结构,助力A股走稳走强,也能满足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增加财产性收入。从银保监会的解读来看,一方面,“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并非...
既然居民储蓄意愿降低,“存款搬家”的现象发生了,那么这些存款都去了哪里呢?根据不同的投资渠道和特点,我们可以将“存款搬家”的去向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是指银行向客户发行的具有一定期限、预期收益率和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具有门槛低、流动性好、安全性高等特点,是居民...
随着新一轮降息潮的到来,居民储蓄意愿也在降低。央行公布的5月金融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增加5364亿元,扭转4月减少态势,但同比少增2029亿元。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居民部门存款较常年同期仍然偏高,但已经减少增长,这或许意味着居民消费和投资理财的需求正在复苏。那么,居民会“存款搬家”去哪里呢?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 6...
合理引导居民储蓄“搬家”,对股市是利好。随着《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发布,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开业数量已增至10家,其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可以直接投资股市。按证监会与中国结算2019年12月发布的相关规则,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直接开立证券账户。市场普遍预期,目前银行理财...
促进居民储蓄“搬家”须先营造良好环境 本报记者 孙兆 证监会近日提出了明年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表示要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着力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根据央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1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18.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11月末,人民币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