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而尽精微”意指通达广大之境而又极尽细微之处,强调既要有大格局、宽视野,又要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深刻内涵与实践意义 '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出处与原始含义 “致广大而尽精微”这一富有哲理的表述,源自中国古代经典《中庸》。它原本的含义是指既要追...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防止因为‘细节中的魔鬼’损害大局。”既知其“巨”又明其“细”,既见“森林”也见“树木”,...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君子恭奉德性、学思致知,于广大处和精微处体会道之显现,以中庸的方式表达道之高明。“致广大而尽精微”体现了儒家既尊奉道体之大,又穷尽道体之细,既从广大处着眼,又从精微处入手,从而于平实中达到高明的中庸...
中央美院校训“尽精微,致广大”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校训,它鼓励学生追求细节与精致的也要探索和拓展艺术的广度与深度。这个校训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尽精微”,二是“致广大”。 “尽精微”: “尽精微”体现了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它要求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注重细节、深入观察、精雕细琢,达到极致的精致...
“致广大而尽精微”此语出自《中庸》,乃儒家经典之要义。其意为,君子既要致力于达到广博深厚的境界,又要尽心于精细微妙之处。此句蕴含大与小的辩证法,是为政、修身之精妙方法论也。 于为政者而言,“致广大”乃大处着眼,需抬头望天,胸怀全局,以长远之计考量问题,把握方向。此乃登高望远、统揽大局之道。而“尽...
“致广大而尽精微”既是修身处世的智慧,也为干事创业提供了重要方法论。“致广大”,是战略与站位,要求时时处处观大势、谋全局、算大账;“尽精微”,是战术与落实,强调在具体工作中把控细节、科学精准、善作善成。 1949年5月,上海的一个清晨,下着细雨。百姓们推开家门...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的一句古语,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他都有提及。这句话典出《礼记·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意指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又深入细微之处,达到极端的高明又遵行中庸之道。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既登高望远、胸怀...
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借“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为我们未来干事创业指明了方法路径。 ★ ★ 【释义】“致广大而尽精微”是《中庸》第二十七章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达到宽广博大的宏观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和谐。中国...
意思是,君子既要尊崇道德修养又要讲求知识学问,既要致力于达到广博境界又要尽心于钻研精微之处,既要追求高大光明的境界又要把奉行不偏不倚作为修养。这集中体现了儒家中庸之执两用中的基本含义。 “致广大”和“尽精微”是需要同时发力的两个向度,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宏观与精细并存,乃是一种极其高明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