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虚空遍法界”与“十方法界”虽都源自佛教的宇宙观,但二者并不相同。 “尽虚空遍法界”,强调的是宇宙的无限广阔和空无自性的本质。这里的“虚空”,并非仅指物理空间上的空旷无物,而是代表着一种超越物质、现象层面的存在状态,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际会而生,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法界”则是指所有现象、事物...
“我”指的“我执”。我们凡夫都认为我们自己的这个身体是真正的我,其实只是“四大”“五蕴”假合而成的,这个身体是会随着时间慢慢变化衰老以至死亡。当我们把这个虚幻的身体当成实有时,就会有种种无明产生。看到自己喜欢的物质、金钱、名利、美食、甚至是人心等等,无法如愿满足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烦恼,...
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涵盖了所有空间与时间,甚至超越时空概念的范畴。1. 尽虚空: 定义:尽虚空指的是从无尽到无尽的一切空间,即众生的心意识能够缘到和心念能够变现出的一切地方。 特性:虚空是无穷无尽、没有边际的。尽虚空即是指能够涵盖到的虚空中的任何地方,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空间概念。2. 法...
随喜赞叹诸佛子善根无量,回向一切尽虚空法界诸众生善根无量。尽回向十方诸法界一切众生,令十方三世尽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退转。一切尽随喜功德无量。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白玛多吉《观世音菩萨发愿偈》K观世音菩萨发愿偈(@网易云音乐) ...
…因果,是尽虚空遍法界无一不在的呀,是真正的事物运行的规律呀。如果不知道这个通天盖地的规律,在表象上找原因,就算找出八万个原因,还是各自在各自的角度,各自演各自必须该演的戏,怎么超越呢?这个是盗业方面相关的部分。实际上,明白了菩萨讲述这个故事的道理,我们就知道,如是因,必定是如是果。反过来讲...
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深奥的佛教概念,涵盖了从无尽到无尽的一切空间。虚空是无穷无尽没有边际的,尽虚空即是指的能够涵盖到的虚空中的任何地方,虚空可以认为是空间概念。法界则包括了不同的层次,如佛法界、菩萨法界、诸天法界、人法界等。六道内的空间维次可以看作是空间与时间的组合,而六道外的空间...
“尽虚空遍法界”法喻双举、法界无边、其义难明、故以虚空为喻。所言法者、谓众生心、心无界限、随众生情执而有界限。写字时心有笔头大、穿针时心有针孔大。迷悟有浅深、故心亦有大小、然大小皆法界、故曰法界、至极言之曰一真法界。心法为一切诸法所依故。遍于有情曰佛性、遍于无情曰法性...
祖师大德讲,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沙门一只眼。这一只眼就是一念,就是我们的智慧眼,就是我们的法眼。我在法会第一天写的那首偈子:「六动一时法眼明」,就是讲这个法。 往期精彩回顾 过五关 度六将 证菩提(第五次修订版) 如是我闻真实义(第五次修订版) 《菩提论》修订版(根据《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改编) ...
当你手里拿着,执着这一件东西的时候,你再去抓别的东西,就没有能力去抓了;当你心只容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容不下别人了;当你有你自己所爱的时候,你再盛不下别的了;你唯有把他都放下,你的心才能尽虚空,遍法界。你看光目就依罗汉所说,依教奉行,毫不犹豫地舍去自己的所爱,来绘画佛像,顶礼供养。...
尽虚空并无法界,但明明是遍法界又存在,要懂得遍法界是尽虚空。这就是《心经》所讲的色空同观。在《心经》中,观行照度之后,重点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原文就是色不异空,即遍法界不异尽虚空。空不异色,即尽虚空不异遍法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遍法界即是尽虚空,尽虚空即是遍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