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省 [ shàng shū shě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shàng shū shěng ] 官署名。为官僚机构。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三省是三个宰相吗 尚书省的主要职权 尚书省是干啥的 中书省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的职能 三省六部职能各是什么 ...
尚书省的意思 尚书省含义解释 尚书省 [ shàng shū shěng ] ⒈ 官署名。东汉设置,称尚书台,或称中台。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下分各曹,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唐代曾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旋复旧称。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长官为尚书令,其副职为左右仆射。元代尚书省时置时废;明代各部均直...
梁、陈又常缺尚书令,贬抑尚书省职权,以中书省总机要政务,置诸局对口监管尚书省诸曹,尚书听受成命而已。北魏拓跋珪皇始元年(396)仿晋制置尚书省,设令、仆射、尚书等官,至天兴二年(399)即罢,分尚书三十六曹及诸外署为三百六十曹,各以大夫主之; 四年复置尚书三十六曹,各置代人令史主管庶务; 太武帝以后始...
皇权制衡需要:尚书省权力过大,早在东汉末年就被视为威胁,成为历代皇帝重点打压的目标。效率问题:机构臃肿、决策迟缓,使得尚书省在竞争中落败。权力重组: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服务皇帝,更符合皇权集中的趋势。写在最后 从权力巅峰到彻底失势,尚书省的命运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权力博弈的结果。大家怎么看待尚书省的...
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 尚书省: 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
可以说削弱尚书省是从东汉末年就形成的发展趋势,唐朝初年是将前人的改革成果制度化,比如空置尚书令。不过由于中书省和门下省在贞观年间存在效率问题和皇帝特殊,尚书省的长官依然负责主持宰相会议。因此尚书省在贞观年间依然还是实权部门,尚书省长官更是宰相们的首席。唐高宗继位后,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渐被整合为政事...
尚书省是唐代中央政府的重要部门,其主官为尚书令,职位为正二品。唐初,李世民曾担任过尚书令,但后来此职位被废除,直至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雍王适(后为德宗)曾短暂担任。德宗朝时,郭子仪曾被授予尚书令,但他不愿接受。晚唐时期,李茂贞也曾僭居此位,后辞让。因此,左右仆射实际上成为了尚书省的长官。左右...
唐代继承隋制,最终确立最高机关为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 中书省,隋朝称内史省,唐代一度改称西台、凤阁、紫薇省。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在唐代又称西台右相、凤阁令、紫薇令,有两员,原为正三品官阶,后调为正二品,佐天子掌大令。副长官为中书侍郎,也是两员,正三品官阶,属官为中书舍人,...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是唐朝时期的中央官署,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权力职责。中书省是唐朝的中央行政机构之一,主要负责起草、审查国家法令和政策,并负责对地方上报的奏疏进行初步筛选。与其他两个省相比,中书省在实际权力上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中书省掌握了起草和审查政策法令的权力,对于国家的政治生活...
东都尚书省并不全盘照搬京师官制,而是根据需要有选择的设置。而且,东都尚书省不设尚书令与左右仆射,而是以东都留守为尚书省长官。所以,宋人徐度在《却扫篇》说:“唐东都有尚书省留守,兼判其余百司,略如京师。居其官者谓之分司,大抵皆闲秩。”东都洛阳最盛时,也只是一省五部,不设礼部,自然也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