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就只有战争年代走出来的将领才可能获得如此高的军衔,这也是为何此后几十年再也没有新的大将和元帅出现的原因。人数更多的少将、中将和上将享受的高级将领待遇也有不同,上将和中将是有生活待遇上的优待的,他们都会配备警卫员和秘书,根据不同的身体情况甚至还能配属医生和厨师。而少将则没有这样的待遇,除非...
第二次主动降级发生在1955年的首次授衔仪式上,中央原计划将徐立清晋升为上将,但徐立清选择再次降级为中将。从贡献和道理来看,徐立清完全有理由被评为上将,但他认为只有降职才能更有效地履行工作。第三次的情况是在授衔之后,徐立清的身体开始出现一些问题。为了不影响中央的工作,他决定向上级申请,让年轻人来接替...
摘要: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授予十大元帅、十大大将、55位上将(后补授2位)、175位中将(后补授2位)、800位少将(后又补授、晋升550位),1266位大校(其中540位后来晋升少将),在这些开国将校中,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和大校的第一人分别都是谁? 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授予十大元帅、十大大将、...
与上将、中将相比,少将所能享受到的待遇显然更低一些,在行政级别上,少将享受着与部长相同的待遇,而在少将之下的其他衔级,也无法享受与他们相似的待遇或是某些方面的特权。除此之外,由于自身衔级的不同,他们所享受的福利、领取的工资数额也都不尽相同。对于大多数的高级将领,为了保护其自身的安全,也允许他们...
根据当时的中央规定,上将行政级别为五级,年薪为382元;中将行政级别为六级或七级,年薪为355元或310元,从中将以上皆为高级将领,享有配备警卫、秘书、勤务员等特权;少将行政级别为八、九、十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年薪为277元、252元或217元。元帅至准尉,国家元首至办事员等24个职位,年薪从45元至594元不...
接下来是上将,相当于行政五级,每月工资为382元;而中将相当于行政六级和七级,每月工资为310~355元。按照我军传统,军衔达到中将及以上等级者,可以称作解放军高级将领,拥有配备警卫员、司机以及秘书的资格,生活方面基本不存在任何压力。少将则是区分将校的分水岭,也是令无数大校终身都无法获得的殊荣。按照建国初期...
降薪后元帅、大将、上将和中将的薪资降为430.2、382.5、348.3元和333.7元,少将的薪资就变成了291.4元。从数据上能更加明显地看出,将级以上干部的待遇差别有多大了。自有高风亮节者 如此我们大概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当时会有人为军衔等级斤斤计较了。正如朱老总回应毛主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
那么军队中的少将,中将,上将乃至大将又是什么级别待遇呢?无独有偶,像李济深这样特事特办提高工资的人。在建国初期,其实并非只有他一个。就比如说开国大将中的张云逸,因为他的功劳实在太大,本应该评选为元帅,但又因为一些原因只能居大将。于是,组织上为了弥补他,就把他的工资水平从大将上调到了元帅级别。刚...
1955年首次授衔,第一少将、中将、上将、大将、元帅分别是谁?新中国实行军衔制的时间是1955年,此后十年期间,共有1614位将军获得将帅军衔,其中包括1360名少将、177名中将、57名上将、10名大将、10名元帅。他们功勋卓越,被誉为开国将帅。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各个级别将军之中的首位,看看他们的光辉事迹。第一少将—...
比如上将中有韦国清为代表,中将是独臂将军余秋里,少将则为后期赫赫有名的李德生。那大将呢?作为仅次于元帅的存在,大将中不乏翘楚人物,但十位大将却无一不错失政治局,这其中有许多因素。个人认为最大原因还是“身体问题”,大将中有许多人在建国后就饱受疾病影响。徐海东、陈赓就是其中的代表,比如徐海东早在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