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邓公坚持实事求是地评价刘少奇,这样既能彻底了平反,也能承认他和其他同志一样,也有过错误并改正了,邓公说道:“写上这样的语句不会给人们说这是贬低少奇同志,不可能这样理解。少奇同志与一般人不同,在给他的平反决议中如果没有这样的内容,会给人一个印象,就是所有错误都是毛主席一个人的。...
但有一说一,少奇同志与总理在特点上是有一些共性的。两人懂军事、出任过重要军职但都不真正以军事见长,所以战争年代排名在朱德之后;周总理历史资历略胜于少奇同志,政治能力方面二人旗鼓相当,但刘少奇的理论功底更强。年龄上他俩同岁,都是1898年生人。这些都是相似之处,总体上看似乎难分伯仲。真正决定排名变化...
当时毛泽东是执行委员会的书记,刘少奇抵达长沙后,在清水塘与毛泽东见面。初次相见,二人都给对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次会面是两人合作共事的开始。不久后,毛泽东与刘少奇共同领导了安源工人罢工斗争,最终取得重大胜利。在接下来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把更多精力投身农民运动,刘少奇则更加注重工人运动。虽然工作领域...
给少奇同志平反,始终是邓公的一个心事。1980年初中央终于排除所有阻力,要公布这一重大决定时,思虑深沉的邓公,却做了一个有些出人意料的补充:错误不都是毛主席的,少奇同志在工作中也有过失,但改正了。有同志随即提出疑问:既然现在是要给刘少奇平反,加入这样的注释,是不是不合时宜?这个顾虑,确实代表了...
主席在1937年白区代表会议上发现少奇是个人才 1937年,刘少奇同志凭借在华北地区的卓越工作成绩,被选为参加在延安举行的白区代表会议的代表之一。这次会议不仅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各地区工作的总结和交流,更是一个评估和发现党内人才的重要机会。在这个关键时刻,毛泽东主席的洞察力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会议期间,刘少奇...
少奇同志还进一步举例:比如彭德怀说“公社先不办,迟几年办也许会更好些”,他并没有讲错嘛。刘少奇与彭德怀都是湖南人,而且是同岁,都出生在1898年。即便在大跃进之前,彭刘二人有时也会因为工作原因发生争论,多数情况下是理论和口才更强的少奇同志“占优势”,几句话就把出身行伍的彭老总“噎断片”了。有...
少奇同志去开封,属于战备疏散,这是有档案的 关于刘同志在开封去世,网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说他是被迫害致死;一种认为,他去开封是毛主席亲自下令的,属于战备疏散,当时很多老革命家都离开了北京。 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小兵以为,毛主席批评刘,是希望他能改正错误。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材料指向刘的...
那一晚,在刘爱琴的印象中,伟人的秘书徐业夫来到家里,让刘少奇去大会堂,说是伟人找他谈话。那一次谈话,刘少奇提了两个意见,至于是什么意见,刘爱琴也不得而知。只晓得伟人当时没有表态,转而告诉少奇同志,建议他读几本书。少奇同志回到家之后,刘爱琴记得,那一晚父亲的脸上挂着微笑,面容显得很是高兴。我们...
现在谈起对少奇同志的高度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他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军政能力,二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理政和外交建树。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和主要领导者,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他参与领导安源工人运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等斗争。
首先,如果将刘少奇同志直接加入实际授衔的十大元帅之外,他很可能排在共和国元帅中的第二位,仅次于朱总司令。在1945年的七届一中全会上,刘少奇同志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之一。在战争年代,他在五大书记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然后依次是周总理和任弼时同志。刘少奇同志曾担任新四军政委,这是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