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胜中说,小人是民间美术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月初七是人日,要减小人贴在门上,驱邪避灾。这个纸人和真人一样,是有灵性的。杜甫有句诗,剪人招魂。各地各民族都有这个风俗。“小红人让我有了新的觉醒。人类文明在最原始的层次是一致的。文化只是一件衣裳,脱掉衣服,里边的质地是一样的。”...
1988年,“吕胜中剪纸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2003年,吕胜中创作的装置作品《山水书房》 亮相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吕胜中最有标志性的创作语言是“小红人”。其形象正面对称,双腿叉开,两臂微张,椭圆形的脑袋两侧各有个小抓髻。吕胜中说,最早剪“小红人”是在1985年,去中国西北考察时看到农村老妇们剪“...
从“上世纪”起步,让“小红人”成为今天的创作,这是艺术家吕胜中的野心。日前“上世纪——吕胜中个展”正在今日美术馆展出,吕胜中用11件作品呈现了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创作。吕胜中告诉记者,这次个展的格调是属于上世纪的,因为“我觉得只能从这里起步,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很稳当的起步。”而虽然从“上世纪”起步,...
吕胜中看起来与陕北农民没什么区别 艺术家吕胜中最有标志性的创作语言是“小红人”。走进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厅,观众可以自行从角落捡走一张小红人剪纸。巴掌大小,正面对称,双腿叉开,两臂微张,椭圆形的脑袋两侧各有个小抓髻。 抓着这片薄纸走进里面的展厅,进入小红人的海洋。四壁密密麻麻贴满了红色的纸人,它们统一大小...
《小红人》剪纸 1990年,吕胜中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工作室里, 创作了数以万计的小红人。 这些小红人铺满了整个房间, 由四壁开始往天花板聚集, 然后在天顶中央垂直落下。 由此,吕胜中也确定了小红人造型的基本式样: 正面对称,双腿叉开,两臂微张。 《小红人》剪纸装置 ...
“我并不是我自己,而是揣着我的小红人在人类从古到今的不计其数中站立。”吕胜中曾解释。“‘招魂’这个主题也不是因为民间巫术的传承,是因为当代人的心理上也有一种关于归位的需求,剪纸正好对应了这个主题。” 那么,吕胜中的“小红人”,有没有令中国民间艺术这种价值资源,得到更大的认可和空间呢?
文学史上有很多典型形象,比如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葛朗台,鲁迅笔下的阿Q等。艺术史上也不乏这种代表,当代比如罗中立的“父亲”,方力钧的“光头”等。吕胜中与他的“小红人”也是当代艺术典型化谱系中有趣而奇妙的标签之一。 说起“小红人”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它的原型来自于中国民间剪纸,这个造型具体来源于哪里,其...
灵魂符号“小红人” 人们习惯把吕胜中作品中的灵魂符号叫做“小红人”。这种正面对称、张开四肢、顶天立地的造型样式,在世界各地的原始性文化中都曾出现,这个人形实际上是一个生命的符号,它不是具体某一个人,是一个早期人类的自画像,是人类共同的一种造型。从1985年起,小红人逐渐成为吕胜中艺术创作的基本语言,他也...
其中2011年3月8日一篇小红人的日志,发表了针对学前儿童教学的剪纸作业。几扇大窗户上贴满了孩子们剪出来的各种形态的剪纸小红人,真有点像招魂堂气派。仔细看,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是先在红色即时贴背面画出图形,再照着轮廓剪形、镂空,还使用了打孔机打出圆圆的眼睛;有的孩子是折叠对称的剪法,可见...